1858年,黑龙江边的瑷珲,一场没开一枪的谈判,让清朝把半块东北丢了,俄国总督穆拉维约夫带兵站在江对岸,清朝将军奕山连放一炮吓退他们的勇气都没有,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就这么让一支笔画走了,比后来的《南京条约》多出十倍,可连个像样的拼死抵抗都没见着。
![]()
清朝的麻烦是从英法联军打到天津开始的,咸丰帝被洋枪队逼得没辙,远在东北的俄国就盯上了这个机会,先派小股人马在黑龙江口搭了哨所,又装作帮着调停英法,派来穆拉维约夫,这人带着五千兵和二十门炮坐到谈判桌前,清朝这边连像样的枪炮都凑不齐。
![]()
奕山一句“随机应变,以勿滋事端”,谈判就没了指望,俄方代表掏出早就画好的地图,红笔一划,黑龙江北岸就没了,清方的人连条款都没细看,条约里写着江东六十四屯可以永久住,可主权那栏压根没写,沙俄就这么轻松拿下了出海口,乌苏里江以东写成共管,后来干脆全吞了。
![]()
更荒诞的是,这条约签的时候朝廷压根不知道,奕山签完字就当没这档子事,直到两年后《北京条约》里,清政府才不得不认下,瑷珲对岸的尼古拉耶夫斯克成了俄国的地界,中国人住了一代又一代的屯子,全被赶到了江东那块窄窄的地方。
![]()
沙俄早就在打中国东北的主意,彼得大帝那会儿就悄悄画地图,还专门设了个黑龙江问题委员会,琢磨了多年,清朝这边连边防都松得厉害,俄军在江边盖房子,当地驻军连吭都不敢吭一声,怕惹出更大乱子。
历史总爱在细节上打脸,奕山在鸦片战争时用鸡血骗过一回,这次又靠签字混过难关,直到半个世纪后甲午战争,清朝才明白,当年让出去的那片地,早成了俄国军舰南下的跳板,更讽刺的是,条约里写的永久居住权,到1900年沙俄借着镇压义和团大举进兵时,一下就成了一张废纸。
![]()
今天翻开地图,外东北、海参崴这些地方还是俄罗斯的,没打一枪就签了条约,比打了败仗还让人心里发堵,边防松了,国家的底气也跟着没了,恩格斯说过,俄国在中国拿走了两个法国那么大的地,可清朝呢,连个像样的说法都没说,好像那片地从来就不是自己的。
一百六十年过去了,江水还是那样流,岸上的界碑却早换了模样,你连守住地盘的劲儿都没了,再大的山河,也留不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