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盲人是如何创作摄影作品的?对话盲人摄影师杨青风

0
分享至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白爽 校对 穆祥桐

2025年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节。10月14日,“感·触”地铁公益文化展在京港地铁14号线枣营站举行。

该活动由京港地铁联合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中心、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中心、北京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中心等单位,在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共同指导下开展。活动为视障人士带来了可以通过触摸感受到的艺术作品,作品旁配备盲文介绍,让视障乘客可以用指尖感受艺术的细节与情感。现场还展出了多幅盲人摄影师的摄影作品。

杨青风是一家视障群体公益机构的负责人,也是一位盲人摄影师。他觉得相较于看着拍摄,盲人群体是听着拍摄、闻着拍摄,用其他非视觉感官去“拍摄”影像。他们不单纯追求影像,而是主要用照片的方式与大家沟通,讲述他们的故事和生活。


▲盲人摄影师杨青风通过触摸了解展出作品。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对某个东西有感觉后,就会拿起相机拍摄

新京报:盲人是如何创作摄影作品的?

杨青风:我们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实际上是一种“非视觉摄影”。非视觉摄影与我们平时理解的视觉摄影不同,大家是看着拍摄,而我们是听着拍摄、闻着拍摄,用其他非视觉感官去“拍摄”影像。我们不单纯追求影像,而是主要用照片的方式与大家沟通,讲述我们的故事和生活。

新京报:你平时主要会拍摄什么内容?

杨青风:我平时主要拍摄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包括出行时的无障碍环境。

这次展览上有一张我的照片《盲路》,它记录的是一处残破坑洼的盲道,这是我很多年前拍摄的。当时我每天上班时都会经过这样一段路,其余路段的盲道都特别好,只有那一处坑坑洼洼的,很容易把脚卡到里面,我对这段盲道特别有印象。

一开始我直接拍摄,但朋友们说效果不好,我又换了几个角度拍成了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有了关注度后,这段盲道很快就得到了修复。现在,全社会对于无障碍环境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前段时间我发现有段盲道附近有一处井盖存在松动的情况,就拨打了12345热线,下午就修好了。


▲杨青风和他的非视觉摄影作品《盲路》。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新京报:触动你去拍摄的动机是什么?

杨青风:我们视障群体虽然无法用视觉观察这个世界,但可以依靠听觉、触觉和嗅觉,对我而言,对某个东西有感觉后,就会拿起相机来拍摄。

我从十多年前就开始拍摄了,当时主要是拍照片,而现在网上有很多盲人博主都在用视频来记录生活、表达感受。其实,如果用单一的视觉标准来评价,效果确实一般,但我们是在讲我们自己的生活和故事,我们在每幅作品下方都会用一段话来描述我们拍摄到的东西,或者是当时拍这个照片的原因,我认为这是最珍贵的东西。

无障碍服务制度化给更多盲人减少出行心理负担

新京报:公共交通在你的出行中占多大比例?

杨青风:我经常坐地铁、公交,因为我经常要去各地出差,也都是我自己走,包括今天我也是自己来现场的。我的工作就是帮助盲人朋友可以更好地出行,所以我也特别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向大家分享我的观察。

新京报:你每次出门前都会打电话预约吗?

杨青风:我现在完全不需要预约,因为我就是盲人独立出行的训练师,我们可以自己走,也可以带动更多盲人朋友走出家门。我们在地铁站里遇到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会主动帮我们完成换票、进站、乘车、出站等一系列操作。

新京报:你如何评价北京轨道交通的无障碍出行环境?

杨青风:近几年,北京轨道交通的无障碍建设越来越好,服务也已经制度化、规范化,地铁的工作人员可以提供“门对门”的对接服务,我们在出行时非常放心。

这种服务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与临时帮忙不同。如果是热心乘客和工作人员临时帮忙,很多视障朋友出行时都会有心理负担,担心给别人添麻烦,所以出门时会有顾虑。现在可以看到,更多的残障人士愿意出门、坐地铁,也没有那么重的心理负担,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地铁能到达的地方,盲人都可以去上班

新京报:你的日常工作是什么?

杨青风:我是一家公益机构的发起人,这家公益机构专门培训盲人自主生活和独立生活。

我们的很多服务对象原来需要靠家人送才能来,现在我们只需要在办公室门口或者地铁口接送就可以,他的家人也可以只送到地铁口。现在有些伙伴进步更快,已经能够从地铁口自己走到我们的办公室。

新京报:你认为无障碍出行的便利是否对盲人群体就业也有益处?

杨青风:如果无障碍出行的环境不好,那更多的盲人朋友就只能选择居住地周边的工作,或者可以提供住宿的工作。随着无障碍出行环境更加便利,视障人士的工作地点选择范围也扩大了。

我们也可以像大多数人一样通勤。虽然我们看不见,但是“挤地铁”也是没问题的。我有一个同事住在河北三河,现在每天都是坐跨省公交到北京后再坐地铁。未来燕郊线通车后,他可以直接坐地铁来北京上班。他也非常期待,可以说地铁给盲人群体生活带来的改变非常大。

值班编辑 王丹妮 康嘻嘻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哇太漂亮了,俄罗斯顶级女神,五官绝美,完全符合东方的审美

哇太漂亮了,俄罗斯顶级女神,五官绝美,完全符合东方的审美

陈意小可爱
2025-10-11 15:05:05
说相声,要备案

说相声,要备案

跟着老李看世界
2025-11-04 16:50:41
山姆APP已将商品头图改为实拍图

山姆APP已将商品头图改为实拍图

大象新闻
2025-11-04 18:48:02
大疆出了款一千多的拇指相机,跟友商玩起了贴身肉搏?

大疆出了款一千多的拇指相机,跟友商玩起了贴身肉搏?

差评XPIN
2025-11-04 00:02:56
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郑丽文也让中国人寒心了

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郑丽文也让中国人寒心了

生活魔术专家
2025-11-04 14:29:27
吴亦凡监狱近况曝光:身染重病、夜夜痛哭!网友:这下彻底完了!

吴亦凡监狱近况曝光:身染重病、夜夜痛哭!网友:这下彻底完了!

可乐谈情感
2025-11-02 03:45:56
刚刚,全线跳水!原因,找到了!

刚刚,全线跳水!原因,找到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1-04 16:24:02
突然官宣! 中国变相双国籍! 澳洲在内, 华人狂喜! 外籍华人只要这样做, 就能在中国长期定居

突然官宣! 中国变相双国籍! 澳洲在内, 华人狂喜! 外籍华人只要这样做, 就能在中国长期定居

澳洲红领巾
2025-11-04 13:05:00
全运会:赵睿16+5广东大胜山东 徐杰19分陶汉林22+12

全运会:赵睿16+5广东大胜山东 徐杰19分陶汉林22+12

醉卧浮生
2025-11-04 21:13:35
14岁女孩发视频质问爸爸,四次不敲门盯着看洗澡,后续妇联已介入

14岁女孩发视频质问爸爸,四次不敲门盯着看洗澡,后续妇联已介入

派大星纪录片
2025-11-04 16:36:23
北京地铁蕉内广告引争议 网友吐槽“辣眼睛” 官方回应将下刊处理

北京地铁蕉内广告引争议 网友吐槽“辣眼睛” 官方回应将下刊处理

经济观察网
2025-11-04 07:59:20
一位姓袁的历史老师,为何能3次准确预言俄乌战争走向?

一位姓袁的历史老师,为何能3次准确预言俄乌战争走向?

猫智深
2025-11-04 20:10:12
广东90后卖小风扇,年入10亿

广东90后卖小风扇,年入10亿

邱处机
2025-11-03 19:22:47
恭喜!全红婵新搭档夺第二金:22岁破茧成蝶,击败陈芋汐新搭档

恭喜!全红婵新搭档夺第二金:22岁破茧成蝶,击败陈芋汐新搭档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5-11-04 23:03:26
“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来了!连休9天,腊月二十八和除夕均放假

“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来了!连休9天,腊月二十八和除夕均放假

红星新闻
2025-11-04 17:11:09
网友花37.9元购买椅子,收到货却是一张图纸,涉事店铺已暂停营业

网友花37.9元购买椅子,收到货却是一张图纸,涉事店铺已暂停营业

极目新闻
2025-11-04 18:24:10
明天起,内地赴港直接刷脸过关,逗留期限延长!

明天起,内地赴港直接刷脸过关,逗留期限延长!

港漂圈
2025-11-04 21:29:51
美国称中国正在大量生产一款关键武器,疑似在为一场大战做准备

美国称中国正在大量生产一款关键武器,疑似在为一场大战做准备

百科密码
2025-11-04 17:35:35
星巴克中国,还是卖了

星巴克中国,还是卖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1-04 14:52:48
玄学提醒:别人送你这2样东西,是不能收的

玄学提醒:别人送你这2样东西,是不能收的

神奇故事
2025-11-04 22:03:04
2025-11-05 01:47:00
新京报 incentive-icons
新京报
好新闻,无止境
545491文章数 25052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她是年赚5000万的女神,却选择在农场养鸡,背后真相令人震惊!

头条要闻

“史上最长”春节点燃旅游热情 已有心急旅客下单

头条要闻

“史上最长”春节点燃旅游热情 已有心急旅客下单

体育要闻

27岁热刺门将,夺冠后退役当导演

娱乐要闻

爸爸去哪儿6孩子现状,个个不同

财经要闻

马斯克"万亿薪酬"计划,突爆重大利空

科技要闻

硅谷甄嬛传:奥特曼优雅挑衅马斯克狠狠回击

汽车要闻

把海岸诗意织进日常 法拉利Amalfi重塑超跑生活方式

态度原创

房产
艺术
数码
教育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信达·繁花里 | 老照片征集活动 温情启幕

艺术要闻

她是年赚5000万的女神,却选择在农场养鸡,背后真相令人震惊!

数码要闻

苹果为Apple One品牌推出全新切片LOGO

教育要闻

初二英语掉分背后,是思维升级的阵痛

军事要闻

俄最新核潜艇下水 可搭载“末日鱼雷”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