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每年城乡居民医保集中缴费的时间了。有消息说,2026年度的医保缴费并没有涨价,依旧维持了上一年每人400元的水平。这也是自2003年开始缴费以来,第一次出现没有涨价的情况。
这是否说明农民此前的反对意见有了效果?新一年度的缴费,农民的积极性是否会提高呢?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得先来看一下此前医保缴费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
医保参保人数从2019年开始下降
最早,城市医保和农村地区的医保是分离的,农村地区的名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新农合。
2016年初,国务院明确提出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以在名称上也就变成了城乡居民医保。不过,对于许多农民而言,仍然习惯于将每年缴纳的医保称之为新农合。
![]()
去年,在媒体的采访中,多位专家明确表示,由于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在逐年增长,已经明确影响了居民自愿参保的积极性。
2003年刚开始缴费的时候,每人每年缴费为10元钱,到现在已经涨到了每人每年400元钱。假设一个家庭有5口人,甚至更多,一年需缴费至少2000元钱,对很多农村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这笔费用还在逐年增长,自然也就降低了农民的缴费积极性。
![]()
由于很多农民缴费的积极性降低,各个地区不得不采取补缴措施,而且补缴截止的时间也越发向后推迟。以2024 年度的缴费为例,河南信阳、许昌等地的补缴截止时间为2024年2月底。郑州、开封、洛阳等地的补缴截止时间为2024年3月15日。
其他省份,比如湖南、湖北、山东的补缴截止时间为2024年1月6日到2月29日。补缴截止时间最长的省份是陕西和广东,可以延长到当年的6月30日。即便采取了补缴截止措施,但是很多农民还是不愿意缴纳。
![]()
比如在湖南的娄底,一个在外地打工的人刚回到村里,村干部就催促他缴纳新农合,但是这位村民却明确表示不再缴纳医保,未来也不会再缴纳了。虽然村干部告诉他,他的父亲还有一笔大病补助款没有发下来,只要缴纳了医保,这笔钱就能发放。
但是村民却说,村干部直接用这笔钱帮自己代办就行,大病补助款也不要了。很显然,这位村民已经决定不再缴纳。而在全国其他地区,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
![]()
根据国家医保局去年初发布的一项统计公报显示,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从2019年开始下降。2019年和2020年参保人数同比减少0.3%和0.8%,2021年和2022年又同比减少了0.8%和2.5%。
再来看一些具体的数据,2021年的参保人数为10.08亿人,2022年则下降到了9.83亿人,实际参保人数减少了2517万人。那么,参保人数的减少全都是不愿意缴费吗?
![]()
参保人数下降的三个原因
关于参保人数下降,国家医保局在2023年底的时候曾经给出过两个原因,一个是参保结构的变化,也就是说,一部分灵活就业人员的医保转变为了职工医保。这样一来,城乡居民医保的统计人数就下降了。
另一个原因是,随着全国医保信息平台的统一,很多重复参保的无效数据被删除了。因为在此之前,有些人可能因为在外地工作,既在老家有新农合,也在外地有城镇居民医保,随着统一信息平台的建立,重复的数据自然就不存在了,所以总人数看起来就下降了。
![]()
虽然这两个原因在客观上存在,但是在农民看来,不愿意缴纳医保才是真正的原因。各地的村干部也表示,确实有一些农民不再缴纳医保了。
根据一些村干部的粗略统计,有些农村不再缴纳医保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0%左右。比如说在湖南西部的一个农村,当地村干部就明确表示,拒绝缴纳医保的农民正在逐年递增。
![]()
而在湖北的农村,很多村干部都坦言,每年到了医保的集中缴纳期,上级催缴的压力就非常大。为了保证缴纳比例,很多地区会直接给乡村下达缴纳指标任务,甚至还会在镇一级的政府对缴纳的情况进行排名。
这样一来,哪个村子的缴纳比例高,哪个村子的比例低,也就一目了然了。在湖北中部的一些农村,没有缴纳的比例大约维持在10%上下。
![]()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区为了保证缴纳比例,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甚至还包括了惩罚措施。比如在2023年底,安徽亳州市的一个乡镇地区就对医保的缴纳情况进行了通报,甚至还对不达标的村集体和村干部罚款200元到500元不等。
而在有些地区,村干部则威胁说,如果父母不缴纳医保,孩子未来考公考编可能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在2023年夏天,湖南省的一个乡镇为了提高征缴比例,当地违规将农民参加医保和考公考编、宅基地审批等事项挂钩。事件发生以后,镇一级的主要领导干部受到了上级处理。
![]()
从上述情况就能看出来,农村地区不缴纳医保的比例确实在上升。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在2016年之前,各地方为了保证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对村干部往往有绩效考核要求,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此前村干部才会不遗余力的去推动缴纳。
但是后来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参保了,简单来说,也就是没有了增量空间,每年的缴纳只是保持住存量的比例。如此一来,一旦有农民不缴纳,慢慢的就会形成一种风气,带动一大片人不再缴纳,所以每个村子不缴纳的比例就会逐年增加。
![]()
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农民缴纳意愿的降低,真的是因为拿不出这笔钱吗?
农民抵触的原因有哪些?
在湖南的一些农村,很多农民都表示,从每年收费10元的时代,他们就一直在缴纳了,一直到收费涨到了380元的时候,有些农民就不缴费了,因为有些家庭的人口在5口人以上,需要缴纳2000多块钱,很多农民也不是拿不出这笔钱。
![]()
因为有些村民在外打工,一个月的收入也能达到四五千元,甚至五六千元。但是大家普遍的看法是,新农合整整涨了一二十倍,为什么收入就没有增长?而且未来新农合的支出可能还会涨。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农民拿得出这笔钱来,心里边也是膈应的。
不但农民是这样的想法,就连村干部也是这样想的,在收费还只是几十块钱的时代,农民缴费的积极性很高,随着收费涨到了一两百元,大家的抵触情绪也在增加。
![]()
有分析也认为,这两年很多乡村的集体经济经营状况并不好,再加上就业形势严峻,所以农民的抵制情绪普遍增加。很多专家也认为,一些公共政策的制定一定要讲求实际,要考虑到大家的接受度以及心理极限。
换句话说,医保既是一个保障,也是花钱买一个心安,有些人可能会用到,有些人用到的概率就比较低,有些人用到的比例会比较高,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医保持续上涨,农民就会考虑性价比。
![]()
如果明年的缴费额度保持不变,没有上涨,农民的缴费积极性会提升吗?
只知道涨价了,却不知道涨价后用来干什么
缴费标准即便没有上涨,农民的积极性也不一定会提升。前面已经提到,现在的医保覆盖面已经很广了,增量空间有限,在存量的大前提下,一定会存在比例下降的情况,关键就在于要降低这个比例。
![]()
但是从农民的角度看,每年只看到收费在上涨,从10块钱涨到50块钱,然后又涨到100块钱,最后涨到现在400块钱,这些钱实打实的缴纳出去了,但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多收的钱都用来做什么了。
换句话说,医保收费要透明,医保的使用情况同样也要透明,如果不能跟群众有效沟通,就一定会激起大家的抵触情绪。
![]()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缴纳的比例在增长,财政补贴的比例每年也在增长。比如新农合还是10块钱的时候,财政补贴每年不少于20块钱,费用涨到380元的时候,人均财政补助每年不低于640元。
除此之外,每年医保报销的范围在扩大,既包括药品,也包括一些治疗项目、医用耗材在这种情况下,报销比例再提高,但整体的医保收费自然也会上涨。
![]()
还有专家认为,现在的医保是按照人头定额来交费的,政府也是按照人头定额来实施补贴的,这实际上就相对不公平。因为每个人的收入有高有低,对那些高收入群体来说,他们自然觉得没有缴纳负担,但是对低收入群体而言,每年上涨的费用就是一笔沉重的开销。
![]()
尤其对一些低收入群体来说,假设未来看病需要花费10万元,在有医保的情况下,自己只用拿出1万元,确实有很大的帮助。可是在低收入群体看来,哪怕自己只负担 1/10,还是很沉重。
归根结底,医保这种公共医疗服务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均等化,还应该看到城乡居民之间的缴费能力差异和收入水平。所以未来医保如果改革,不仅仅是收费高低的问题,还要去解决承担比例的问题。
![]()
结语
医保报销的比例确实在扩大,比如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光是新谈判的降价药品以及报销比例就为患者减负至少2000亿元。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看到,维持减负的一个关键水平是大家的参保积极性。
说到底,医保是全民参与,为部分患者承担医疗成本,每个人自然都愿意健健康康的。但是,如果个人承担的缴费比例一直在增长,超出了人们的心理极限,有些人就会选择放弃。
![]()
所以缴纳的费用,一定要考虑到人们的实际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各个方面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参保群体也才能够维持在相对更高的水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