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兵,航母电磁弹射......骄傲于祖国军事强大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联想起了1981年。那一年,前苏联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军演,名为“西方81演习”,10个集团军,上万辆坦克,几十万大军在波罗的海沿岸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演。当时苏联还贴心的请了西方各国的专家前来观摩,当时整个西方都是瑟瑟发抖的。也是那场军演之后,美国意识到自己基本不可能通过物理意义的战争战胜苏联了。所以他们把战场转向了认知战,舆论战和和平演变,结果还不到十年时间,苏联就解体了。
相信在93阅兵之后,结论也是相似的,不会再有哪个国家傻到想在军事上正面挑战中国。但这不代表他们会就此什么都不做,然而既然我们并没有看到汉唐盛世的万国来朝,那就只剩下第二种情况,他们把当年对付苏联的那一套重新启用,甚至加强。换我们自己站在美国的立场想想,一边是硬抗解放军的导弹,一边是小红书发帖,选哪个?当年针对苏联的认知战主要是可口可乐、牛仔裤、好莱坞电影、摇滚乐这些东西担当主攻,因为当时的苏联物质匮乏文化封闭。这一套对今天的中国已经不灵了,如今的中国人物质是不缺的,文化自信也在快速建立,甚至还在文化输出。靠这些表层符号根本就打不穿,所以他们的主攻方向只能改,于是就有了我们比较熟悉的动物保护、女权、禁烟等等话题,这些问题本是一些客观现象社会问题,但不知从何时起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太高了”,甚至是一轮又一轮的爆发。这里先不讨论这些问题,先来看看发生的一些具体的事,小红书前段时间被约谈了,豆瓣生活组被封了30天,网信办在部署清朗行动,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的问题。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动物保护、禁烟、女权等这些问题很常见,怎么就和舆论战、认知战扯上关系?然而,在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议题主导,就是决定我们拿什么问题来讨论的权力。打开某个常用APP的页面,手机屏幕就这么大,类似小红书的这样把内容像方块一样分布在屏幕页面上的布局模式,APP打开之后,无论怎么滑动,一次展现在眼前屏幕的可能就能呈现4个内容或者6个内容,在这里可以讨论禁烟的问题,也可以批判吃狗肉的现象,甚至也可以批判男女不平等,再抨击一下应试教育,然后整个手机屏幕就没有别的内容了,这就是议题主导,把手机屏幕和APP页面比作舆论空间,全部都是这些矛盾、对立的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哪怕我们全部都能驳斥回去,但给人的感观是什么?放眼望去,全是问题,这个社会全是问题,这个国家全是问题?本来各个国家都有类似的问题,但掌握议题主导权以后,我就可以只讨论你的问题,而且我还可以用不重要的问题抢占那些真正问题的资源。举个例子,对于最近日益火爆的男女对立话题上,以小红书为例,有不止一个人在问,为什么形容统治阶级的词默认就是男性?比如国王、皇帝、总统之类默认就是男的,如果女性担任这些职务呢?就要在这些词的前面加一个女,女王、女皇,女总统等,为什么没有天然属性就是女性的统治阶级的词吗?所以这对女性不公平。面对这样的问题,一帮人在说文解字,从汉字的起源开始,到历史的渊源,引经据典,让人看着就累。这些人出发点是好的,他们都想解释误会消除对立,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典型的做题家思维,对方出个题,就拼命的自证清白。类似的还有最近的一些抗战主题电影,总有一些声音冒出来说这是在搞仇恨教育,然后又是一帮人在忙着引经据典自证清白。殊不知废了一大堆的精力和时间做的这些自证,都是陷入了这些提出这些问题的人的全套里,我们驳斥了这些问题又怎么了呢?他们还有100个问题在等着呢。他们要的是辩论吗?要的就是大家在这些问题上花时间花精力来讨论,来争辩,来对立,造成撕裂就达成了他们的目的了。对于一些问题,不如就大方的承认,过去就是很少有女性统治者,古代大多数皇帝就是男性啊,过去就是男权社会,的确是对女性存在系统性压迫,那又怎么了呢?封建社会不是已经过去了吗?是要让古人复活出来道歉还是要怎么样呢?当有人再说我们的电影《731》、《南京》是仇恨教育的时候,直接反问我们就是要年轻人知道真相,记住历史这又咋了呢?对于这些试图主导议题的提问,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短平快,直接把话题拉回丛林法则,因为这类政治正确的带节奏行为只有在丛林法则里才无法兴风作浪。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家的问题我们自己难道不知道?自己家的问题自己家人关上门来商量解决,轮得到你们指指点点?何况你自己家的问题还更严重。
80年代的时候,西方用这套议题引导的招数对付苏联,还有一个配套的传播形式,叫“苏联笑话”,这种形式往往就简短两三句,以一种短平快的方式讽刺当时苏联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舆论,有些确实很经典,很多人在哈哈一笑之间渐渐的就开始对这个国家的制度产生了质疑。现在我们也有了类似的传播形式,其中一种大众比较熟知的形式叫做——脱口秀。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它都不需要辩论,甚至都不需要说真话,它往往是以最快的形式抛出问题,比如,上来就是一句“我被家暴了”,于是大家就必须关注家暴的问题,哪怕时候查证演员并没有被家暴的事实,但无所谓,这是创作自由,这就是脱口秀,脱口秀一定要说真话吗?脱口秀就是冒犯的艺术,要是说它不好,那就是破防,那就是小心眼,要是再为自己争辩几句,就又陷入了自证陷阱中。
所以,舆论战不像物理攻击那么明显,它不会直呼美国或者西方的名字,而是通过设置一系列非常有技巧的议题,让对手疲于奔命,很多议题根本就没指望有结果,只要能制造对立,制造撕裂,最好能造成颜色革命就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大众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不少人容易陷入那种不是黑就是洗,不是捧就是踩的二元对立思维中,更是需要格外警惕。越是武力强盛别人不敢正面来犯的时候,越要警惕那些看不见的刀剑,他们攻不进我们的军队,所以转而攻击我们的共识。认知作战从来不是争论谁是谁非,只是想抢夺那个话筒,谁来设置议题,谁就控制了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