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全球芯片龙头企业,一夜之间被冻结资产、撤换董事、托管股权——荷兰政府与法院“双刀锁喉”,直接“明抢”,想用一句话就搪塞过去?中方绝不会惯着!
日前,观察者网消息显示,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核心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全球车规级功率芯片的隐形冠军,突然遭遇荷兰政府与法院的联合“打劫”:
全球30个主体资产被冻结一年,创始人张学政被暂停职务,强制任命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近乎全部股权移交第三方托管。
这场行动的时间线紧凑得“不像巧合”:9月底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下达冻结令,10月初三名外籍高管迅速诉至法院,未审先判火速出台限制措施,政企联动节奏堪比预演剧本。
从表面看,这是一场围绕公司治理的纠纷。
![]()
但闻泰在声明中直指核心:荷兰政府的干预是“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行为”,个别高管的诉求与政府指令高度联动,实为“以合规为名行夺权之实”。
这一指控并非空穴来风——安世半导体作为闻泰科技的核心资产,年营收约147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六分之一,其分立器件与逻辑芯片对欧洲汽车产业至关重要。
冻结其运营,相当于强行掐断中资企业对关键技术的掌控,恰似“技术劫掠”。
安世半导体主营的车规级功率芯片属于成熟制程,广泛应用于民用汽车领域,与国家安全毫不沾边。
而且,在中方控股的六年间,安世从亏损企业逆袭为零负债的纳税大户,每年为荷兰贡献1.3亿欧元税收。
如今突然被扣上“威胁安全”的帽子,要说背后没有阴谋,没人相信。
闻泰科技一名高管曾表示,荷兰政府的指令是以美国新规为借口,实则就是为了夺走控制权,是“美国政府身后的一只温顺绵羊”。
![]()
对此,荷兰方面立马回应称,美国并没有参与荷兰的决策,此次行动的时机“纯属巧合”。
那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一开始,美国政府突然抛出芯片出口管制新规,将闻泰科技旗下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并施加严格限制。
仅仅二十四小时后,荷兰政府紧随出手,依据《商品供应法》首次启动紧急权力,对该中企进行了一系列打压。
这种近乎“无缝衔接”的节奏,连西方媒体都直呼,“是为了配合美国行动”;彭博社更点破其本质——特朗普政府扩大制裁后,西方对中资敏感技术的围堵已进入赤裸裸的协同阶段。
荷兰经济事务部在声明中称,此举是为防范“关键技术知识与能力流失”,确保汽车与消费电子芯片的供应链安全。
但细究其说辞,矛盾处处可见。
这家公司自2018年被中资收购后,始终独立运营,其汽车功率芯片客户遍布欧美,从未涉及敏感技术转移。
![]()
此外,荷兰政府早在2024年底就收到美方非正式施压,要求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延伸,但直到2025年6月议会解散期才突然发难。
分析指出,荷兰政府选择政治空窗期动手,既能向华盛顿表忠心,又让后续政府有回旋余地。
这种“甩锅式决策”暴露了荷兰的骑墙心态:既想充当“反华急先锋”,又怕彻底激怒中国。
一句话概括,这就是一场赤裸裸地“半导体界明抢”的行动。
说白了,真正引发西方警惕的,是安世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突破——其氮化镓技术已威胁到美国科锐(Cree)等企业的垄断地位。
若将视角拉高,此次事件远非单一案例,而是西方对华科技战略转型的缩影。
从特朗普到拜登政府,美国持续以“国家安全”为名收紧芯片管制,而荷兰作为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的所在地,已成为美国拉拢欧洲围堵中国半导体的关键支点。
对此,中国的反击,早已悄然布局。
![]()
外交部表明“坚决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敦促“勿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并强调“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的背后,是三套组合拳的同步推进:
其一,闻泰科技已聘请欧洲顶级律所,以“违反投资保护协定”为由起诉荷兰政府,并寻求中国相关部门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诉讼重点并非单纯要求解冻资产,而是指控荷方违反《中欧投资协定》中“禁止强制技术转让”条款——正是西方常用来指责中国的罪名。
这种“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策略,旨在打掉欧美“法律双标”的道德优越感。
其二,中国商务部正在酝酿的“不可靠实体清单”新增条款直指七寸:凡参与对中企歧视性制裁的外国企业,其在华子公司将失去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以阿斯麦为例,其在深圳、北京的三家全资子公司若被除名,每年将多缴数亿税款。
而比直接制裁更致命的是“替代效应”——上海微电子28纳米光刻机已进入车企供应链测试,一旦成熟,阿斯麦在华市场或将结构性萎缩。
![]()
其三,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宣布对高通收购Autotalks案发起反垄断调查——后者同样是汽车通信芯片领域的关键玩家。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中国已在汽车芯片领域展开“反封锁”布局,通过法律与市场规则维护产业安全。
欧洲智库发出警告:中国必然反制,且目标可能扩大到整个欧洲半导体产业,而非仅针对荷兰企业。
这一判断极具前瞻性——中国如今不仅是全球最大芯片市场,还拥有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基础。若欧方持续将科技问题政治化,中国完全可以利用市场准入、原材料供应或技术合作反制,让阿斯麦等欧洲企业承受代价。
中国的应对始终带着鲜明的务实色彩:不主动对抗但坚决反制,不拒绝合作但加速自主。
回看这场风波,它不仅是企业与国家间的冲突,更是一场关于技术主权的博弈。
多年过去,西方国家深植于骨子里的本质从未改变:面对中国科技的强势崛起,隐藏起来的强盗底色,正愈发赤裸地摊在世人眼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