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李先生(化名)在跑湖时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路人紧急呼叫120将其送至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医学科。原来,41岁的李先生是一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最终,医护通过一根针实现“不开胸消除梗阻”,为他解除“肥心病”的猝死危机。
“心脏太胖”致跑步爱好者心跳骤停
41岁的李先生是一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020年因心悸确诊后因无明显不适未规范治疗。热爱运动的他坚持每日跑步10公里,却在9月中旬于玄武湖跑湖时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路人紧急呼叫120将其送至中大医院急诊医学科。
医护人员持续实施半个多小时心肺复苏,先后使用8次肾上腺素、5次电除颤,终于恢复患者窦性心律。然而,长时间呼吸心跳暂停导致其脑、肺、肝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相继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心源性肺水肿及呼吸衰竭,病情危重,随即转入重症医学科抢救。
经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半个月综合治疗,包括循环支持、抗凝、神经保护及感染控制等,李先生生命体征渐趋平稳。但引发此次危机的“元凶”——肥厚型梗阻性心脏病,仍如一枚“不定时炸弹”威胁生命。
“这种病会造成左室心腔狭小,致使血液流动受到梗阻,就像水泵的出口被堵住了一样,心脏无法有效供血给全身使用。”中大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曹海龙教授介绍,容易造成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甚至随时可能猝死。
一根针为心脏“精准减肥”
经多学科专家讨论,认为患者需积极手术治疗,但传统开胸术式创伤大,且患者刚经历心肺复苏,存在循环维持困难、麻醉高风险及术后监护挑战。为最大限度降低创伤,团队决定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心肌射频消融术(Liwen术式)。
10月2日,在患者及家属支持下,曹海龙教授及许铭副主任医师、靖胜杰主治医师联合超声医学科、麻醉手术与疼痛管理科等多学科协作实施手术。术中,专家团队通过超声实时引导,将直径约2毫米的射频消融针经皮肤、肋间精准穿刺至肥厚心肌部位——既要避开血管,又需精确控制进针角度,最大限度保护心脏结构。射频针释放的热能逐步消融增厚心肌,阻断梗阻关键区域血流,最终使肥厚心肌坏死,这一过程如同将过度膨大的“葡萄”脱水成“葡萄干”。历时1.5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患者心脏"减负"效果显著:左室流出道压差迅速下降,胸闷、头晕等症状明显改善。次日转至普通病房,经10天严密监护,各项指标平稳,最终康复出院。
靖胜杰主治医师介绍,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Liwen术式),开启了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新时代。术中,通过仅有一个针眼大小的创面,顺利给过胖的心脏做“减肥手术”。这一术式以其微创、精准、全程可视化的特点,在避免传统开胸手术巨大创伤的同时,实现对肥厚心肌的精准消融,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运动人群的“隐形杀手”
专家提醒,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青年群体运动猝死的重要诱因。若父母有一方罹患“肥心病”,那么子女也将有很高的概率会遗传。
专家表示,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疲乏、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有“肥心病”家族史的人群,从青少年期就要定期做心脏超声检查,及时掌握病情发展并进行适当干预。
通讯员 蔡逸秋 崔玉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文 张鑫/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