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坐诊时,常有家长带着之前开的中药方子问:蔡大夫,这方子全是补药,咋孩子还是腿软站不稳?
每每听到这话,我就想起父亲当年在药柜前教我的:治痿如点灯,光填精不行,得先把经络通开、心肾暖热才行。
肌营养不良在咱中医属痿证,好多人只盯着“肾主骨生髓”猛补,却忘了心肾两脏是“动力源”
肾藏的先天之精、脾化的后天气血,得靠心脉通运、肾阳温煦,才能送到筋肉里,不然补得再多,也流不到该去的地方。
先明白:肌营养不良的“冷”与“堵”
《素问・痿论》说“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心主血脉,得把气血源源不断送到筋肉;肾主阳气,能温通经络,让精气顺畅运行。
可好多孩子堵了、凉了:有的孩子先天肾阳不足,手脚常年冰凉,经络精气流不动;有的是感冒后寒邪没散,瘀在脉里,成了堵管石。
我的治则:先温心肾,再通筋脉
爷爷传的医案里写着“治痿先温通,填精方固本”,我临床四十年,也认准了这个方向。
温通要抓两处:一是温肾阳,仿四逆汤的思路,用制附子、干姜、肉桂。
《本草汇言》说附子 “回阳气,散阴寒”,对肾阳不足的孩子,我常用少量制附子,配干姜温脾、肉桂通脉,让经络里的寒气散掉。
二是温心通脉,仿桂枝甘草汤的法子,用桂枝、炙甘草、鸡血藤。
桂枝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让气血流得顺;炙甘草补中,能帮桂枝把温气送到筋肉;再加鸡血藤,既能补血又能通络。
温通之后再填精,才管用。
我会用山茱萸、枸杞子、白术,山茱萸“补而不滞”,能把肾精收住还不堵脉;枸杞子滋肾,白术健脾,让脾化的气血能跟上。
这样一来,肾阳暖了、心脉通了、精气足了,筋肉才有了动力。
结语:
补不如温,动助通
好多家长还在犯一个错:只给孩子吃滋补的,不让孩子动。
其实中医讲“动则生阳”,适当活动能帮经络“热身”,比如让孩子每天慢走5-10分钟,按按摩揉揉腿,就像给经络“揉一揉”,能助肾阳温通。
但别让孩子跑跳、爬楼梯,那会耗气血。
饮食上别贪凉,少吃冰水果、冷饮,要多吃点温性的食物,能帮脾助阳,让肾阳不被凉食耗损。
我常跟家长说:给孩子补肝肾,不如先让孩子手脚暖起来,手暖了、脉通了,补的精才能变成力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