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艘号称全球最强大的核动力航母,会在地中海撞上商船后,拖着个破洞在海上晃了大半年?更离谱的是,回港八个月,伤口没缝,倒贴上一张巨幅海报,像极了老楼外墙遮裂缝的广告布。
说实话,看到这张照片时,我心里挺震撼的,美帝怎么沦落至此。不是嘲笑,是有点心惊。那可不是什么小渔船,是“杜鲁门”号,十万吨级的海上巨兽,象征着一个国家最尖锐的军事拳头。可如今,它像个被遗忘的老兵,停在诺福克的码头,右舷的凹陷被一张花里胡哨的海报盖着,风吹得哗哗响。这哪是维修?这是在演戏。
![]()
本来,航母能跟货轮撞,已经够离谱了;航母等了8个月没修,更离谱了,接下来还要等12个月才开始修,什么时候修好未知,就离了个大谱。
回头一想也是,这才一年,急什么,四年前南海撞山的潜艇还排着队等修呢,现在的老美真是越来越让人开眼了。
维修这事,就不说咱们的修船能力了,我寻思,这活放国内,随便找个小船厂施工队都能干,几个月搞定的事,堂堂美利坚8个月都搞不好。要不然他们送给朝鲜修吧,我看上次朝鲜人修那艘倾覆的船都修得挺快的。
美国人说,伤不重,不影响作战。现代航母确实设计得皮实,能扛住爆炸冲击,区区一次碰撞,只要没伤到反应堆、主轴和指挥中心,理论上还能飞舰载机。
![]()
就像一辆装甲车,外壳瘪了,只要轮子还能转,驾驶员还能开,那就还能上战场。可问题是,这是在打仗吗?不是,这是在和平时期,一艘本该保持最高战备状态的主力舰,却连个像样的维修都排不上队。
为什么修不了?不是没钱,不是没技术,是没地方修。全美国,能托起这种庞然大物的干船坞,一只手数得过来。就那么几个船台,一个在改新航母的电磁弹射,烧着天价预算,进度卡壳;另一个被核潜艇塞得满满当当,连喘气的空都没有。我查过资料,美国四大国营造船厂的维修档期,已经排到了2028年。一艘舰等三年才能进坞,这还是“战略优先”?听着像笑话。
![]()
更让美军绝望的是人。纽波特纽斯船厂的焊工,时薪快一百美元了,可岗位还是空着。年轻人不愿意干这活,又苦又累,技术门槛又高,老一辈的老师傅一个个退休,手艺断了。这哪是修船?这是在修补一个正在崩塌的工业链条。最后没办法,只好把零件拆下来,送到土耳其、波兰去修。一艘美国主力航母,零件漂洋过海去东欧,回来再组装——这画面,让人想笑,又笑不出来。
![]()
还有那笔34亿美元的维修费,六成以上被划走,名义上是“战略威慑”,其实就是去喂核潜艇项目了。我能理解战略重心转移,水下力量确实关键。可问题是,水面舰队就这么被牺牲掉?航母不是摆设,是力量投射的平台。你把主力舰晾在码头,靠一张海报遮丑,对外是威慑吗?别人只会觉得,你虚了。
罗斯福号以前也带伤执勤,焊缝裂了照样起飞战机。可那是战时应急,不是和平年代的常态。现在倒好,“带伤服役”成了标准操作流程。海报遮破洞,美其名曰“气动整流”,省油。可谁不知道,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遮羞布?民航机坏了也能贴补丁,但那是短期应急,不是八个月不修。
![]()
我有时候想,这张海报,与其说是遮船体,不如说是贴给国会看的,贴给五角大楼看的。它在无声地喊:我们还在岗,但我们快撑不住了。一个曾经能造出“企业号”、“尼米兹号”的工业帝国,如今连一艘航母都修不利索,这背后,是整个体系的疲惫与透支。
海报能挡风,挡不了锈蚀。时间久了,那层薄铁皮下的伤口,只会越来越深。一艘航母的尊严,不该系在一张纸上。真正的强大,不是看它能打多远,而是看它有没有能力,把自己照顾好。我相信,总有一天,美国人的航母,也会跟苏联航母一样一样的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