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主办、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承办的2025年南部血液病免疫分型质量提升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旨在推动区域血液病免疫分型检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进程,为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注入新动能。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河南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崔巍教授,广东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名誉主委顾兵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准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主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顾问吕万革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共同强调了质量控制在精准医学时代下的核心价值。开幕式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副主任委员孙德华教授主持。
![]()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致辞
![]()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河南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崔巍教授在线致辞
![]()
广东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名誉主委顾兵教授在线致辞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准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主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顾问吕万革教授致辞
专题报告:聚焦前沿,共享新知
在专题报告环节,多位国内顶尖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包括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崔巍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吕万革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礼彬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雨华教授,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潘建华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明清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吴雨洁教授、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徐翀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欧阳涓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池沛冬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周茂华教授,北京陆道培医院王卉教授等。
崔巍教授主要介绍了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DNA(ctDNA)在术后MRD监测/复发早期预警,风险分层与辅助治疗决策,疗效监测与耐药追踪中的应用,并为与会者解析了液体活检技术融合应用的临床前景。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崔巍教授线上做《液体活检技术融合应用的临床前景》专题报告
吕万革教授系统介绍了如何整合高通量CRISPR干扰(CRISPRi)筛选与H3K27ac HiChIP三维基因组图谱,绘制胶质瘤特异的增强子互作网络(enhancer connectome),揭示非编码风险变异通过重塑增强子连接组驱动肿瘤发生与进展的新机制。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顾问吕万革教授做《三维基因组及肿瘤》专题报告
黄礼彬教授结合四个临床案例,阐述了MICM检测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精准分型、预后判断及治疗策略选择中的关键作用。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副主任委员黄礼彬教授做《基于MICM的急性白血病精准诊断》专题报告
黄雨华教授主要讲授了AIT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AITL的病理诊断难点及应对策略,AITL的Pattern1生长模式,AITL伴EBV+HRD样B细胞,AITL伴克隆性B细胞/浆细胞增生,AITL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ITL伴上皮样肉芽肿/毒性T细胞增生等几种特殊模式,AITL肿瘤性T细胞感染EBV及AITL与其他TFH肿瘤的鉴别诊断等内容则对善变的AITL作出了进一步阐释。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副主任委员黄雨华教授做《淋巴瘤诊断中的“变形记”——如何降服善变的AITL》专题报告
潘建华教授分享了NGS技术在血液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与实践,并重点讲述了NGS技术与AI助力基于疾病诊断模型的研究,包括B-ALL亚型预测模型,成熟B细胞淋巴瘤诊断模型及AML诊断模型。
![]()
金域检验医学中心、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副主任委员潘建华教授做《NGS技术在血液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与实践》专题报告
圆桌对话与共识解读:凝聚智慧,推动规范
在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国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壹教授、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蒙裕欢教授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臣青教授参与的圆桌讨论中,专家们围绕标准化在MICM检测中的现状与未来展开了深度交流。大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目前MICM检测中标准化存在的困难,一致肯定了多中心MICM检测比对项目的重要性。
![]()
圆桌会议“质稳行远——标准化在MICM检测中的现状及未来”
穆宏杰经理介绍了应用流式细胞术方法从仪器选择,试剂和方案设计,分析软件的应用等一站式方案检测外周血循环浆细胞在浆细胞疾病中的应用。
![]()
穆宏杰经理做《流式外周血循环浆细胞检测在浆细胞疾病中的应用》专题报告
朱明清教授从肿瘤免疫逃逸与肿瘤微环境,免疫逃逸相关通路,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机制,多发性骨髓瘤与骨髓微环境,肿瘤免疫微环境与外周系统免疫等方面,阐述了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微环境监测,重点讲授了MM免疫抑制性微环境,T淋巴细胞表面的负性调控分子,抗原呈递细胞DC细胞亚群,CTL和NK细胞的杀伤功能评估,以及MM治疗新药研发。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明清教授做《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微环境监测》专题报告
吴雨洁教授对《流式细胞术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和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中惰性B-NHL部分进行了详细解读。吴雨洁教授解析了2025版共识在2017版基础上对B-NHL修订与更新内容,讲述了B-NHL概述,FCM在成熟B-NHL诊断中的作用,iB-NHL分类,CLL、MCL、SDRPL、MZL、LPL/WM几种B-NHL免疫分型特点,MRD监测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
江苏省人民医院吴雨洁教授做《流式细胞术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和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惰性B-NHL》专题报告
徐翀教授阐述了对流式细胞术自行设计方法开发、优化需考虑的因素,从准确度/正确度、选择性、检测能力、精密度、线性、稳定性、携带污染、参考区间八个方面讲述了定量方法的确认,同时从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检测确认、准确度/诊断一致性、精密度、线性、稳定性、抗体混合的稳定性、携带污染及参考区间方面讲述了定性数据方法的确认。
![]()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顾问徐翀教授做《流式细胞术自行设计方法的性能确认》专题报告
作为会议的重要环节,本次南部血液病免疫分型比对项目标本发放单位欧阳涓教授、池沛冬教授和周茂华教授分别对A、B、C三组比对情况及比对结果进行解读汇报。随后,三位专家详细汇报了本组样本临床资料、临床综合诊断、各参评单位比对结果差异较大的抗原表达或诊断结论的分析解读。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主任委员欧阳涓教授做《南区血液肿瘤流式免疫分型室间能力比对项目介绍A组比对情况说明及参评单位比对结果解读分析》专题报告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副主任委员池沛冬教授做《B组比对情况说明及参评单位比对结果解读分析》专题报告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副主任委员周茂华教授做《C组比对结果解读分析》专题报告
王卉教授在会上对由其本人执笔的《流式细胞术临床检验图文报告书写专家共识》展开解读。她对该共识中进一步规范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包括规范了流式细胞临床检验报告中的基本信息、方法学描述、结果分析与结论、图片展示、审核与签发等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实验室和临床对流式细胞检验结果的正确解读。
![]()
北京陆道培医院王卉教授线上做《流式细胞术临床检验图文报告艺术》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结束后,欧阳涓教授、池沛冬教授和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张丽超教授分别为A、B、C组核心单位及参评单位代表颁发了证书,肯定了各机构在推动检测质量提升中所作出的努力。
![]()
欧阳涓教授为A组核心单位及参评单位代表颁发证书
![]()
池沛冬教授为B组核心单位及参评单位代表颁发证书
![]()
张丽超教授为C组核心单位及参评单位代表颁发证书
会议最后,欧阳涓教授作大会总结,标志着2025年南部血液病免疫分型质量提升研讨会暨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成立大会圆满落幕。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主任委员欧阳涓教授做大会总结
本次大会汇聚了国内细胞分析领域的基础研究、临检中心、临床检验、病理以及临床血液肿瘤等跨领域多学科专家参会,通过研究成果交流、临床经验分享、圆桌讨论及比对结果的解读分析,有力促进了细胞分析领域检测标准化、规范化的普及和应用。
![]()
专家合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