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2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透露了一件让美方非常意外的事情,得知中国的稀土新规之后,美国想与中国进行通话沟通,结果中国直接回绝了通话请求。
偏偏就在这天,美国媒体又爆出,一个一向中立的国家,最近正在加快和中国的合作步伐。一个被拒绝的电话,一个悄悄转身的盟友,这两件事凑在一起,背后的意味就不简单了。
中国这次这种“不按剧本走”的做法,显然让美方措手不及。而与此同时,一些国家选择了方向,开始把更多精力放在与中国的深化合作上。这背后的信号,其实比表面看起来要深远得多。
![]()
美国的“套路”失灵了,中国这次不接茬
从9月开始,美国针对中国的动作不断。芯片出口限制又收紧了,港口费用也提了出来,甚至特朗普还放话要对中国商品加征重税。
这些做法其实并不新鲜,美方在过往的贸易谈判中也用过类似的手段:先放点狠话,制造压力,然后再抛出“沟通请求”,想通过谈判换取一些让步。
但这次的结果和以前不一样,美方提出想和中方通话,结果被拒绝了。这么一来,不光打乱了美国的计划,还让外界看清楚,中方的态度和以往不一样了。
![]()
不是不愿意谈,而是不接受这种“打你一拳再来握手”的方式。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过去几年里,中美之间多次有过类似的场面。美国一边打压中国企业,一边又说要沟通、要合作。
但每次谈完没多久,美国那边又开始新一轮的限制。中国这回的做法,其实就是在告诉对方:如果规则一直是单方面设定的,那沟通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
所以,拒绝这次通话,并不意味着中国关上了门,而是明确表达了一个立场:对话可以,但前提是要有诚意,不能一边打压一边谈判。否则,就算讲再多,也只是浪费时间。
瑞士“拐了个弯”,美国的压力变成了反作用力
就在当地时间12日当天,一个消息也冒了出来。彭博社爆料说,瑞士最近在对美贸易受挫之后,正在加快与中国的合作节奏。
这看起来像是两件不相关的事,其实联系起来看,就是一个典型的“连锁反应”。
![]()
过去,瑞士和美国的贸易关系一直算稳定,但美国不断提高关税之后,像瑞士这种以出口为主的国家就开始吃不消了。
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利润下滑,市场空间被挤压,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于是,瑞士开始寻找新的出路,而中国显然成了一个更靠谱的选择。
中国和瑞士两国在最近的一轮战略对话中达成了一些合作共识,不光是传统贸易领域,还包括像绿色能源、数字技术这些新兴方向。
换句话说,瑞士不光是“换了条路”,还在这条路上跑得越来越快。
![]()
这个转变,其实对美国来说才是“意外”。本来美方希望通过高关税政策把盟友绑在一条船上,一起对中国施压。
可结果却是,有的国家觉得这样反而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干脆另起炉灶。这就是美国单边政策的反作用力:原本想控制局势,结果却让局势更难控制。
瑞士的选择,其实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谁能提供更稳定、更务实的合作关系,谁就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而这一次,美国显然没能做到这一点。
![]()
中方出牌按自己的节奏,美国应对开始失灵
这次中方拒接通话,是一种态度的表达。现在的局势变了,中方越来越多地开始按照自己的节奏出牌,不再被动迎合对方设定的议题。
稀土新规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这类资源对于高科技、军工、新能源等行业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
中方在这个时间点出台相关政策,显然是对美方持续施压的一种回应。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告诉对方:你有你的动作,我也有我的选择。
![]()
而且中方这次的做法,还体现出更深一层的策略:不是简单地“跟着走”,而是主动出击,重新设计对话的节奏和规则。
美国这边显然没料到中国会这么做,过去那种“施压再沟通”的套路,在这次被彻底打破了。这让美国在应对上出现了明显的被动,原本以为可以通过短期的强硬换来谈判空间,结果反而失去了话语权。
从更大的角度看,这是一场话语体系的较量。谁能定义规则,谁就能掌握主动。中国这次的做法,正是试图打破旧有的规则设定,重新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
对美国来说,如果还想维持原来的方式,那恐怕只能不断碰壁。
![]()
美国模式开始失去吸引力
瑞士的转向其实只是一个缩影,过去几年里,全球不少国家都在悄悄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
不是因为对美国“翻脸”,而是因为现实利益摆在面前,不能再一味地依赖某一个国家的体系。
美国推行的所谓“脱钩”政策,原本是希望通过切断与中国的联系,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同时也让其他国家跟着走。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
很多国家发现,脱钩不但没带来安全感,反而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和成本压力。
而另一方面,中国提供的合作方式更注重稳定和长期利益,不搞强买强卖,也不要求站队表态。
这种务实的做法,自然更容易被接受。于是,像瑞士这样的国家就选择了“脚踏实地”的路线,回归到以自身发展为核心的外交方向。
对美国来说,这其实是一个信号:过去靠影响力和规则绑定盟友的方式,在今天的多极化世界中,没那么管用了。国家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看重实际效果,而不是站哪一边。
![]()
这也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博弈,不光是大国之间的较量,更是对全球秩序的一次重新塑造。谁能提供更稳定的合作预期,谁就能赢得更多伙伴。而这次的瑞士选择,正是一次现实的投票。
中美对局还在继续,但规则正在变
这场围绕“一个电话”和“一个转向”的争议,其实只是中美关系中一个小切面。但透过这个切面我们能看到的,是整个国际舞台上正在发生的变化。
美国一方面它仍然想掌控节奏,但另一方面,它的做法却越来越难被接受。高关税、出口限制,这些手段短期或许能起点作用,但长期看,不仅伤了对方,也损了自己的信誉。
![]()
这次中方拒绝通话请求,不只是一次外交动作,更像是对“老套路”的一次清理。瑞士的转向也不是偶然,而是对现实的回应和选择。
中美之间的角力,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硬碰硬”,而是围绕规则、节奏、信任的一场拉锯。
而世界也在重新选择,不是看谁声音大、动作多,而是看谁能带来更稳定的预期、更务实的合作。这一次,中国没说太多,但态度已经够清楚了。
![]()
而那些原本站在美国身后的国家,现在也在重新思考:到底该跟着走,还是自己选一条更合适的路。
这个世界,不再是谁说了算,而是谁做得更靠谱。美国如果还想用过去那套“打一拳再谈判”的方式维持局势,或许得先问问,接下来还有多少人愿意接那通电话。
参考信息:
美贸易代表:对中方反击感到意外,想打电话被拒了——观察者网2025-10-13 11:41
美媒关注:美国关税压力下,瑞士正加快和中国的贸易谈判——观察者网2025-10-13 10:4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