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线神经调控,正成为新一代神经治疗方案的技术支点。近日,专注于无线携能与闭环神经调控系统的全链条企业——北京领创医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领创医谷”),宣布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顺禧基金、亦庄国投共同领投,银河创新资本、广州产投资本和亦庄投资跟投,源壹资本长期担任企业战略顾问。
本轮融资将进一步加速其在脊髓电刺激(SCS)、周围神经电刺激(PNS)、骶神经刺激(SNS)与脑深部电刺激(DBS)等神经调控核心赛道的产品化与商业化布局,并同步在产能升级、人才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
# 融资与发展路径:种子轮完成,冲刺注册与验证
据团队透露,本轮融资将聚焦以下几个方向,推动企业从单一产品平台走向系统化布局:
产品线拓展:基于公司已获批临床的无线SCS系统,快速推进PNS、SNS及DBS等管线,实现神经调控适应症全覆盖,打造中国首个“无线携能+闭环反馈”一体化神经刺激矩阵。
产能升级:在北京亦庄与浙江绍兴同步建设现代化生产基地,满足临床注册与后续商业化放量所需。
人才梯队搭建:进一步强化研发、临床、注册与工艺转化能力,形成从工程设计到注册报证的闭环能力,支撑全平台产品落地。
# 市场驱动逻辑:产业窗口期已现,国产技术亟需突破
根据 Neurotech Reports 数据,全球神经调控设备市场正在快速扩张,2024 年整体规模预计超百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在 11% 以上。细分来看,SCS(脊髓刺激)系统仍是最大市场,但其侵入性与高成本限制了部分患者使用。
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的有源植入系统(IPG + 导线)仍占据主流技术路线,主导市场份额的厂商包括Medtronic、Boston Scientific、Abbott等,它们在全球神经刺激 / 调控器械生态中具有强势技术、品牌与渠道基础。这些公司长期依赖有源电池、封装技术、植入安全性积累与大样本临床验证优势。
而在“无线 + 微创 + 芯片”这一新方向上,国内外尚缺乏成熟产品落地,部分创业公司如 Curonix、Nalu Medical 已尝试相关技术,但多停留在工程验证与早期临床阶段。
在国内,受限于电磁兼容标准、长期植入监管要求与核心芯片研发能力,目前尚无具备完整系统能力的公司将无线神经调控设备推向注册申报。领创医谷若能率先完成路径打通,将具备突围机会。
# 公司技术构型:从供能到芯片,打通系统集成闭环
![]()
领创医谷成立于2016年,聚焦于神经调控创新技术的研发以及中国疼痛科室建设发展。领创医谷由中国疼痛领域奠基人韩济生院士及中国疼痛科学术带头人樊碧发教授出任首席科学家,长期致力于疼痛管理和神经刺激技术创新,是神经调控 / 脑机接口领域的国产代表之一。![]()
植入式无线脊髓神经刺激(SCS)系统
公司目前已实现多个关键模块的自研突破,在技术架构上,领创医谷采用完全自研的“无线供能+智能芯片+多模式刺激”系统,解决了传统IPG类产品在术中布线复杂、体积大、术后维护困难等痛点。其无线携能技术可在不中断皮肤的情况下高效传输能量,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设备的耐久性。
植入体内的核心刺激单元则由公司自主设计的ASIC芯片驱动。该芯片封装尺寸已控制在1×3毫米以下,具备低功耗、低延迟、高驱动能力等特性,支持高频、低频、簇发、随机等多种刺激模式,能够适配不同的神经调控需求。
临床方面,公司主打的无线携能SCS系统已进入国家药监局注册临床阶段,项目在全国15家医院同步推进,计划入组70例,当前已过半。该系统在镇痛效果可比性的基础上,可将手术时间由传统2小时以上缩短至约30–40分钟,且术中无需扩创寻找IPG植入位点,极大简化了医生操作流程,减轻了患者负担。
![]()
中日友好医院樊碧发教授团队领衔“植入式无线脊髓神经刺激系统”的国内首例临床入组
此外,公司已完成PNS产品的工程化定型,预计将在未来半年内完成型检并进入临床。该产品聚焦术后神经疼痛与四肢外周神经损伤管理,可作为SCS系统的补充,与之协同构成完整的疼痛调控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领创医谷已启动闭环神经调控系统的开发,计划集成实时组织电生理感知、刺激参数自适应调节与术后数据追踪能力,为精准神经调控提供全链路数据闭环支持。这一方向不仅对疼痛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也有望拓展至帕金森、癫痫等神经中枢类适应证。
整体来看,领创医谷已在“核心芯片—植入器件—临床路径—注册能力”四个关键层面构建起良好的正循环系统。其产品体系兼顾模块化、微型化与系统扩展性,具备向更复杂适应证拓展的技术弹性与成本优势。
# 结语:从导线走向智能,国产神经调控的新路径试验
神经调控设备的演进,从“有源植入+导线系统”到“无线供能+芯片集成”,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路径范式的根本转变。更小、更安全、更智能的调控系统,将是未来神经刺激设备的主流趋势。
但这场技术跃迁的真正门槛,不在“某一个模块的创新”,而在跨芯片设计、能量管理、生物材料、系统整合与临床场景适配的全链条能力。
领创医谷试图以无线供能为突破口,打造面向多适应症、可规模化生产的“平台级神经调控架构”,其探索不仅关乎一家公司能否成功,也关系到中国能否在神经调控这一前沿医疗技术上建立自主范式。
# 思宇MedTech推荐文章合集
全球医疗器械观察
▌资本雷达|Money Flow
▌新品获批|Clearance Tracker
▌最新展会|Expo Watch
▌器械BD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