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在吉林文庙白山书院,“明德公益学堂”习礼讲学。
讲《弟子规》“入则孝”篇,当读到“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时,孩子们两两成对,模仿着“疾趋”躬身的姿态;谈及“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先生便以古画中的场景为例,解释古人对长者的敬慎之心,让抽象的文字化作可感的礼仪。更妙的是,老师特意将《常礼举要》中的“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与《弟子规》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并置讲解——前者讲“行止有度”,后者说“先后有序”,一纵一横间,传统家庭礼仪的核心“敬长”二字,便深深印在了孩子们心中。课间休息时,孩子们围着展柜里的古代食器复原件,讨论着“如何让长者先动筷”,古老的训诫就这样有了生活的温度。
![]()
![]()
![]()
午后的阳光斜照进书院东厢房,这里的《论语》研读会正渐入佳境。参与者们围坐于仿古案几旁,从“学而时习之”聊到“有朋自远方来”,有人结合现代社交礼仪,谈“礼”在当代的传承与变通;有人分享自己践行“长者先,幼者后”的生活小事,让经典不再是故纸堆里的文字,并通过葛调《钱塘湖春行》声音韵律让大家在诗词的意境中,理解《论语》“乐在其中”的治学态度。
![]()
![]()
![]()
从晨光中的《弟子规》礼仪实践,到午后《论语》的深度思辨,再到古诗词的声韵体验,白山书院以一种温和的方式,让传统经典与当代生活对话。在这里,“礼”不再是刻板的教条,“经”不再是遥远的古籍,它们化作孩童躬身的揖礼,化作成人讨论的笑谈,化作吟诵时的婉转腔调,续写着文脉的传承。
来源:吉林市文庙博物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