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新竹市议会议长许修睿率先“倒戈”,公开表态力挺郑丽文,紧接着,14位县市代表接连站队,一夜之间风向大变。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郝龙斌突然发表一篇措辞温和、内容却颇有“败选感”意味的长文,点名感谢所有竞争对手,引发舆论轰动。
与此同时,赵少康在政论节目中激烈发言,质疑郑丽文的高支持率背后有大陆“网军”操盘,甚至喊话台岛的安全部门介入调查。就在大家还在围观这场“口水战”时,前立委邱毅也火速加入战局,用词犀利,指责赵少康“自毁蓝营形象”。赵少康到底在焦虑什么?郝龙斌真的已经认输了吗?
![]()
9月25日,距离正式投票仅剩5天,国民党内部公布了一份网络投票结果。郑丽文高居71%,张亚中12%,罗智强10%,郝龙斌仅6%垫底。
这份数据虽然不能代表最终结果,但蓝营基层的倾向已经显而易见。郝龙斌的阵营开始出现动摇,地方势力陆续“倒戈”,连赵少康都开始感受到沉重的压力。
![]()
郝龙斌的文章表面是感谢,实际上却是一篇“不说出口”的败选声明。他逐一列出对手的优点,对郑丽文甚至用了“震撼教育”来形容,称她发言能力是自己三倍,而自己“口才不如人”。这种语气,在选战临近的关键时刻,无异于宣布认输。
赵少康显然不愿接受这样的局面。他开始在节目和社交平台上频频发声,称郑丽文的高票“有问题”,怀疑大陆网军介入。他甚至说,如果国民党的选举都能被大陆影响,那2026和2028的选举就都别想赢了。
![]()
蔡正元明确表示支持郑丽文,赵少康对此极度不满,直接贴上“红统”标签,企图拉低蔡的政治声誉。蔡正元强势回击,指出自己家族在台湾扎根400多年,赵少康作为外省第二代,没资格在两岸议题上指指点点。两人你来我往,令党内矛盾全面公开化。
这场“隔空互呛”迅速点燃蓝营内战。前立委邱毅随即加入战局,语言激烈,痛斥赵少康是“没落的贵族”,没有资格带领蓝军,更嘲讽他“模仿绿营抹红对手,只会让自己失去民心”。邱毅在政论节目中不留情面,直言赵少康的时代已经过去,不应再妄图操控党内路线。
![]()
赵少康的焦虑并非无缘无故。早在党主席改选登记初期,他和郝龙斌曾有密会,商定由郝出战,自己担任“军师”。当时民调显示,赵若参选将碾压郑丽文,但他顾虑媒体身份,最终选择退居幕后。如今,眼看郝龙斌支持率持续下滑,赵少康的2028参选梦也随之破灭,他自然坐不住了。
郝龙斌的表现也确实乏善可陈。虽然他曾任台北市长,履历亮眼,影响力遍及全台,但在这场选举中,他未能提出感动基层的政见,辩论会和政见发表会上也没能有亮眼表现。赵少康虽全力拉抬,仍无力回天。郝龙斌逐渐被视为“保守派代表”,与朱立伦无异,缺乏改革的魄力。
![]()
更让人意外的是,赵少康竟开始炒作“抗中保台”的论调,指责大陆干预选举,这种说法与民进党如出一辙。蓝营内部不少声音质疑:一边指责绿营抹红,自己却学绿营打“红牌”,这不是自打脸吗?
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看不下去了,通过心腹萧旭岑发声,抨击赵郝阵营的“介选论”是中了民进党的圈套。他强调,两岸应“求同存异”,不能走上无谓的反陆竞赛。马英九的表态被视为对赵少康的“公开打脸”,也让外界看清楚他的真实立场。
![]()
面对指责,郑丽文的回应却出奇冷静。她表示,在网络与人工智能时代,舆论真假难辨,不应轻易上纲上线。她引用克林顿的比喻:“要管住网络言论就像把果冻钉在墙上”,呼吁理性看待。这种克制的态度反而赢得更多支持,被认为展现了政治格局。
有意思的是,张亚中也加入了质疑郑丽文“亲中”的阵营,和赵、郝形成微妙联盟。他在政见会期间,以高市早苗为例,暗批郑丽文“看不清右翼本质”,试图削弱她的国际形象。但最终,这些攻击并未奏效,反而让郑丽文的支持度持续攀升。
![]()
网络投票的高支持率不是偶然。郑丽文从绿营转入蓝营,经历过“外独会”,又赴剑桥开阔视野,如今在政见上提出“不独不武不统”,展现出一种“伪中立”的策略。这种表达方式既能安抚蓝营保守派,也能赢得中间选民,被认为是此次选举的制胜关键。
选情真正发生转折,是在她公开称赞日本自民党高市早苗之后。按照常理,蓝营内的“亲日”言论容易失分,但她的支持率却不降反升,显示出她在蓝营中生代与青年群体中的强大号召力。蓝营内部的权力结构,也在这一刻悄然改变。
![]()
大陆方面对这场蓝营内部选举并未表现出太大兴趣。前陆委会主委苏起指出,大陆早已对台湾政党不再寄予厚望,谁当选对大陆而言意义不大。反而是大陆正在加快自身节奏,加强战备部署,增建战略石油储备,准备应对更复杂的局势。
英媒披露,大陆近年新建至少11处战略石油储备设施,总容量达1.7亿桶,目标超过20亿桶。这种储备在当前没有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显然是为特殊情况做准备。不少外媒分析,这一动作是为潜在的台海冲突做的资源保障。
![]()
这也从侧面说明,大陆对岛内的力量已经不再抱幻想,而是转向自主掌控的战略路线。国民党若再继续模糊立场,不仅两岸关系无法改善,连自身的存在价值也将被质疑。民众要的是明确态度,而不是模棱两可的“维持现状”。
现在的国民党,统一不敢讲,独立不敢碰,所有候选人都在打安全牌。张亚中的统合论虽有理想,但不具现实操作性;罗智强则更像现实主义者,回避统一议题;郝龙斌则中庸模糊,被视为“朱立伦2.0”;只有郑丽文,用一种看似温和、实则激进的方式打破沉默。
![]()
这场主席之争,已不只是选出一个人,更是蓝营内部的一场大洗牌。从赵郝张的焦虑,到马英九的警告,再到郑丽文的逆袭,蓝营路线之争已摆在台面上。未来谁能主导蓝营,不在于谁背景强,而在于谁能真正说出人民想听的话。
这就是台湾政治的现实:你不主动定义自己,就会被对手替你定义。国民党主席改选成为蓝营路线与世代的全面分水岭。
![]()
郝龙斌的“败选感言”揭示老派力量的式微,而赵少康的“甩锅大陆”则暴露其政治焦虑。这场内部角力,最终谁胜谁败已不重要,真正关键的是,蓝营未来的方向,已被悄然改写。
信息来源:
[1]最后一场辩论会登场!张亚中强调两岸和平,罗智强:我们是中国人 海峡导报
[2]多名议长倒戈支持郑丽文?国民党主席改选添变数 海峡导报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