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消息,所有20名还活着的以色列人质当地时间10月13日上午已全部获释。
按照协议,红十字会随后返回加沙,移交28具遇难人质的尸体。
经历了700多天痛苦煎熬,那些终于回到家里的人质,给家人带来久别重逢的快乐。而那些回到家乡的尸体,给家人带来的则是难言的伤痛。
在这个古老民族身上,快乐和伤悲、光明和阴影交织在一起。
一个记者写下这样的场景:“两个母亲擦肩而过,一个拥着孩子,一个捧着骨骸。她们对视一眼,无声地哭了。”
以色列媒体上,不仅列出了被释放的人质的姓名,也列出了死去人质的姓名和简历。
昨天上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妻子萨拉亲笔为每一位获释人质写信,内塔尼亚胡还去了图书馆,为每位遇难的人质点上蜡烛。
以色列人深信---无论他在哪里,是活着还是死去,他都是我们的一员。
![]()
以色列人质与家人团聚
诗人李威在诗歌《为什么写出他们的名字》中写道---
为什么不厌其烦写出每一个人质的名字?
因为这是应当的。
不仅被释放人质:
即便是人质遗体
也有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
他们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独一无二的
真实的人,
而不是数字。
不是筹码。
不是宏大叙事博弈的工具和耗材。
他们是人
是有爱有恨有情有仇有牵挂有思念有盼望有喜有忧有悲伤
有尊严的人
迎接人质回家,以色列人再一次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信念,不能把一个亲人丢在黑暗里,即使是尸体也要找回来,同家人相聚。
在历史上,以色列一次次付出沉重代价,把被恐怖分子绑架的人质一次次救回来。一次次付出高昂的代价,把死在他国的尸体找回来。
1976年6月27日,一架法国喷气客机从以色列飞往法国,被恐怖分子劫持到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劫机者释放了非以色列籍乘客,扣留105以色列人作为人质。
7月4日,以色列出动3架C-130运输机,运载100多名突击队员,飞行4000公里抵达乌干达。以色列突击队员着陆1小时后开始行动,打死恐怖分子7名,救出人质。
在这次解救行动中,以色列突击队员与保护恐怖分子的乌干达部队发生交火,乌干达士兵死伤45人,以色列突击队负责地面指挥的上校指挥官不幸中弹身亡。
这名为解救人质而勇敢牺牲的30岁军官名叫乔纳森·内塔尼亚胡。40多年后,他的兄弟本雅明·内塔尼亚胡领导了更大规模的解救以色列人质行动。
![]()
乔纳森·内塔尼亚胡墓地
2023年10月7日的那场大屠杀中,哈马斯杀死1000多名以色列人,绑架了约250名人质。 经过几次交换,在哈马斯愿意交出所有人质之前,约100名以色列人质被释放。
今年2月,以色列以关押在监狱里的602名巴勒斯塔囚犯,从哈马斯手中换回4名以色列人质的尸体。在这4名人质的尸体中,包括被哈马斯看守掐死的婴孩克菲尔、他4岁的哥哥阿里尔,还有他们的母亲希里。这是以色列极为悲伤的一天。
克菲尔当年被哈马斯绑架的时候,年仅9个月。他的叔叔去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很惦念侄子的发育情况,不知是不是学会了走路。哪知等回家的,只是他小小的尸体。
即使这个小小的克菲尔和他哥哥的尸体,以色列也愿意用300名巴勒斯坦囚犯来交换,让他们安葬在家族的墓地。
![]()
以色列迎接人质尸体回家
在犹太人的信念里,死去的亲人也永远是亲人。人死并不是如灯火熄灭,人的尸体躺在坟墓里,即使化为骨灰,也有复活的那一天。在地上的世界上虽然有生离死别的悲伤,但在那永恒的国度,亲人们却永远不会分离。
20年前,以色列在国际社会的游说下,采取了以土地换和平的政策,把从埃及人手中夺来并管理了38年之久的加沙交到巴勒斯坦人手里。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多年的犹太人放弃了他们建造的房屋,放弃了他们搭建的温室,放弃了他们经营的商业,但一定坚持把埋在这块土地上亲人的尸骸挖出来,把他们带回以色列的家园。
而在更早的3400多年前,以色列民族离开埃及为奴之地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带着先人的尸骸。
而今,不知还有多少人质的尸体留在那块充满仇恨的土地上。让这些人质尸体回到以色列的土地上,找到所有丢失的以色列人,是以色列拯救人质行动的重要内容。
在一个古老的故事中,以色列的一位牧羊人在旷野牧放群羊。夜幕降临之际,当他带着羊群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忽然发现少了一只小小的羊羔。他立刻把这九十九只羊留在路边,返回旷野,寻找那只迷路的小羊羔。牧羊人找到那只小羊,把它抱在怀里,与等在路边的羊群一起,走回暮色苍茫的家园。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在这个充满罪孽和苦难的世界上,人类的最终结局并不是支离破碎,四散分离。因为那来自至高之处的爱,有一个伟大信念把向往光明的人牢牢团结在一起,彼此相爱的人最终会在天上的家乡团聚,永不失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