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湖南财政厅发布的一则消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新闻的内容是:10月11日,湖南省财政厅网站发布刊文,介绍了彬州财政拧紧“节流阀”、压减行政运行成本的相关经验做法。
刊文详细介绍了彬州财政局是如何落实“过紧日子”的经验,是怎么通过“三控”等节流措施,从严规范费用支出,持续压减行政运行成本。使得说2025年,市级行政运行经费预算压减0.85亿元,下降10.8%。
![]()
具体的措施,
主要是以下三个方向。
1、提高机构人员效率
主要是对机构进行精简,人员进行优化,解决财政供养负担重,人力资源效率低的问题。2年间,共撤并机构112个,精简人员3021人,节约开支1.2亿。市直编外人员1年减少544人,年节约支出超过2000万元。
2、严查“三公”支出
对“三公经费”实行全流程管理,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禁止违规长期租车、超标准购置、租赁高档豪华车辆,。市域公务活动“零接待”,差旅管理建立闭环可追溯体系。2025年“三公支出”同比减少49.3%,公务接待费用降低84.53%
3、严控会议培训规模
培训班能在市内解决的,就绝对不去室外举办。7天以上的,缩短至3-5天。以网络视频信息手段,让培训从线下走入线上,减少培训开支。
群友看完之后,难免关注点被吸引在机构裁撤上。毕竟裁撤机构精简人员,是触及了很多人的敏感点。“铁饭碗”,到底还是不是“铁”的问题,是很多人一直关注的问题?
而体制内的,则会意识到凡是提“三公经费”,那么自然就会跟严格管理有关系。那么在这个时间点,突然宣传湖南彬州的财政经验,到底是出于什么考量呢?
所以群友就让我聊聊猜想,
彬州经验,到底是想说什么?
首先在我的视角中,国庆前后有一份文件是非常印象深刻的。文件名为《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这份文件明确对于国庆中秋期间,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方向做了要求,也对各级机关人员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信群友看到这个文件的时候,大概会想起来刚讲完的第四十一期内容《人民日报,为什么要批评“出片式”旅游?》、《鸡排与西贝,风起清萍》。没错,就是那期讲过的东西。所以国庆结束之后,就把彬州这事拿出来说,我觉得也确实很合适。
毕竟A方案没有得到想要的,那么B方案自然就要补上了。而这次的彬州经验,也算是手把手的教了怎么降低财政负担,怎么过紧日子。行政费用怎么缩减,已经说的非常明白,照抄就行了。
而彬州在“过紧日子”的方面,并不是第一次上热点了。之前彬州就因为“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做得好,被某大学称之为财政透明度全国第三,列为仅在深圳上海后面。上次的财政预算决算公开,也是作为经验来面向全国宣传。而财政预算决算的经验,后续也在各地的管理文件中能看到一些影子。
比如说建立“预算负面清单”,对于负面清单事项一律不安排资金。对于非必要非紧急的项目,压减资金,控制支出。对于政府投资性建设项目,以向上争资与政府债券来支持,压减资金支出。
对于临聘人员的管理,采取“只出不进、只减不增、待遇限额”的方式。凡是进来的,要严格审核。凡是出去的,不再予以增加。反向倒闭各机构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以提高服务执行。
因此如果问我说怎么看彬州这次上热点,我会说比较直接的就是彬州经验会不会推广?如果会,那么必然就是各地行政费用的严格控制将继续深化,临聘人员的裁撤将会持续进行,机构的撤并会继续加速,将《》给进行到底。
而没那么直接的,在之前的文章《》已经说完了。可以看完之后再回头看这篇文章,就会反应过来很多事,相信你自己就能得出一个自己的答案。
最后想说,彬州这事不用想太多。彬州财政一直在做“过紧日子”的事,多方这次把彬州推上了台前,更多的是与这个十一有太深的关系。所以不用太担心,只是看看自己,做好准备就可以,祝大家顺利。
关联文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