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马占山宣布向日本投降,顿时国内上下骂声一片,然而在受降仪式上,马占山竟以不识字为由,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一个月后,他更是从日本人手里骗走2000万元!
1932年,马占山投降日本的消息像一颗炸弹,轰然在全国炸开,谁能想到,这位曾经的抗日名将,居然在全国的骂声里,静静坐在齐齐哈尔昏黄的灯下,盯着桌上那份日语写成的投降协议。
他的眼前浮现着1931年的那场江桥抗战,嫩江边,风雪肆虐,马占山裹着军大衣,站在桥头,望着对岸黑压压的日军。
那些日军装备着大炮和坦克,而自己只有一万三千个装备破烂的老兵,16天,6000多日军倒下,齐齐哈尔的百姓在巷口传递着“马占山还在抗、我们还能活”的信念。
那时的他,是全中国的英雄,上海的烟厂甚至推出了“马占山将军牌”香烟,香烟盒上的头像被青年们贴在胸口。
那一刻,他站在风口浪尖,所有人都等着他的胜利,甚至连南方的学生都为他写信、捐钱。
但英雄的光环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苦战,是子弹打光、弹药用尽、援军不来,1932年2月,马占山不得不撤出齐齐哈尔。
部队伤亡过半,他的心也像江边的冰一样,碎了一地,就在这个节点,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痛骂的决定:宣布向日本投降。
消息传到上海,捐款的市民要求退款,报纸头版通栏大字:“马占山投敌,国人痛心!”“民族败类!”“汉奸!”各种脏水一股脑泼在他身上。
连当年跟他出生入死的军官,有的也愤而离队,宁愿去闯关东,也不愿跟着“投敌”的头儿,齐齐哈尔城里,甚至有愤青在墙上写下“马匪必诛”四个字,一夜之间传遍大街小巷。
可谁又知道,马占山在宣布投降之前,连续三天三夜未合眼,他在自己的小屋里踱步,每一次脚步都像压在自己心头的千斤石。
外面是日本人撑开的灯火,里面是他自己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很长很长,手下的参谋劝他:“将军,咱们要不就此南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但马占山只是点了根烟,烟雾缭绕间,他低声说了一句:“东北要是全完了,我这条命也就没了。”
到了受降仪式那天,齐齐哈尔城外,日军临时搭起的帐篷里,灯光幽暗。
日本高级军官一脸笑意,递上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协议书”,厚厚一沓,全是日文。
马占山穿着笔挺的军服,目光带着几分不屑,扫了一眼那份协议,冷冷地说:“我不识字,让翻译读给我听。”
日军翻译嗫嗫嚅嚅,念了几句,马占山突然打断:“你读得太快,我听不明白。”日军有些不耐烦,催促他签字,马占山又说:“我不会写字,签不了。”
场面一度僵住,日本人面面相觑,可因为还需要马占山稳住东北局势,日本人并没有强迫他,只能尴尬地把协议收了起来。
那一刻,马占山心里其实是悬着的,谁知道日本人会不会突然翻脸,枪口对着自己?可他赌对了,日军亟需稳定东北,需要他当“傀儡”,撑一阵子门面。
接下来的一个月,马占山像变了一个人,他在表面上积极配合日军,做出一副“拥日自保”的样子,甚至还在城里贴出了“安民告示”,安抚百姓。
可实际上,他暗中盘点物资,精心谋划,他对日军说:“东北现在民心不稳,百姓需要救济,军队也要安抚。
要搞好治安,得多拨款,得发点银元。”日本人一听,果然上钩,为了让马占山发挥作用,稳定东北,他们陆续给了他2000多万银元,还有6辆汽车、300多匹战马,以及大批武器弹药。
有夜深人静时,他坐在办公室里,手下亲信低声报告:“银元、车辆、马匹都准备好了,今晚就走。”
马占山只让贴身卫士陪着,悄无声息地将银元、物资装上12辆大车,趁着夜色出城。
到达黑河的那一刻,马占山终于长出一口气,他立刻写下长文,通电全国:“我马占山非真降也,实为缓兵之计,所得金银,皆为反攻之资!”
齐齐哈尔百姓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老马没变,他还是那个宁死不屈的东北硬汉。
短短的40天“伪省长”任期,马占山没有做过一件损害国家的事,反而暗中收集日军兵力部署,打探敌军动向,把情报都带给自己的抗日队伍。
到黑河后,他马上召集旧部,重新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7000多号人,拉开了新一轮的抗日大幕。
那一年的夏天,黑龙江的草地上,马占山带着队伍埋伏在树林里,看着远处日军的车队驶过。
他低声对身边的参谋说:“咱们用他们的钱,打他们的仗!”身边的士兵露出久违的笑容。
一个月后,抗日联军重创日伪军数千人,五个月里,东北各地枪声不断,马占山的队伍越打越勇。
马占山没有用华丽的辞藻,他用一场场“诈降”的表演,换来了东北军民喘息的时间,也让后来无数东北抗联的将士们有了依靠。
他的选择,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降”与“不降”,而是在生与死、辱与荣之间,把命运死死攥在自己手里。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