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公众号推送机制有点凌乱,常关注区老师的家长,建议给我加个星标,这样不容易错过消息。

一组数据。
2025年高考,广东报名人数约78.4万人,清北本科招生计划135人,录取率0.017%,C9高校招生计划1448人,录取率0.185%。按照2024年数据,广东的 211录取率为2.74%(全国平均5%),985率为1.32%(全国平均1.62%)。
不知道大家对牛娃的定义是什么,但哪怕仅以211为标准,哪怕广州的比例要比广东高出一截,但依然是很少数。
要知道,这里面已经经过了中考这一轮分流,起码应该有40%的同龄人没有读高中,那么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出现在夏季高考人数的分母里面的。
广州中考在10%的地方划了一条线,叫做第一梯度线,要赶上省市属名校的车尾,要在这条线15分以上才有较大的机会。如果目标至少是211,则可能需要在“前六”里排到年级中位数以上。
牛娃非但没有那么多,甚至还是极其少数。

然而,大家在亲朋好友那里,从各种升学群里,从自媒体处看到的信息,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个竞赛,那个保送;这个高考650,那个中考750;蹭饭地图扎堆北京,班级均分中大起步,似乎一切那么轻松。关键是你越开它越给你推送,越看越觉得学生就该是这样的。
看完“别人家的孩子”,转眼看看自己那个恨不得用502把自己和手机黏在一起,每周四位数丢进去补课成绩却没啥变化但又担心不补甚至都维持不了现在的成绩,甚是纠结。
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自古有之,再正常不过。只不过,也行是因为科技令世界更小,令资讯的传播更快,自媒体则令信息茧房更严重了。
也许是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的原因,我感觉现在家长的对孩子的期待感是过往任何时候都没法比的。
期待高的家长自然希望获得更多,而本身其实没有那么高要求的家长,眼看着周围的人都在做些什么而自己无动于衷,时间久了总会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够称职。
然而,优质的教学资源就那么多,但竞争的人越来越多,造成的结果必然是越来越卷,于是大家都累。都有怨气,但都不愿意自己先收手,甚至层层加码,这不就是胆小鬼博弈吗?
接触的学生和家长太多,总是会有各种感悟。以我教过的一些学生为例,他们在同龄人中所处的水平其实在前10%甚至前5%了,但家长还是各种嫌弃——尤其是在顶尖学校顶尖班级里面排名下游的学生,他们在班里压力大,信心不足,家长还各种不满。有学生甚至和我说过,原罪就是当时考好了进了这所学校(班级)。
![]()
当然,更多的也是一些成绩确实一般的孩子,他们身上有各种各样的毛病。自控能力弱,自驱力不强,偏科,挑老师,不够专注,很粗心,畏难等等,随随便便可以抓出一大把,这当然是成绩一般的原因。而有的纯粹就是技能点没点在这门科目,甚至没点在读书上。
但问题是,他们只是成绩差,又不是犯了法。生物生来就有竞争,人也一样,只不过人类的竞争更“文明”,不是见血的你死我活,竞争就一定有输赢,输了就输了呗。
况且,我只是在比学习成绩这条赛道上输了,但人生的赛道多了去了,其他赛道凭什么不能赢?
如果你也是一个焦虑的家长,不妨挖掘一下孩子的技能点点在了哪个方面,看看哪条赛道更适合TA。哪怕你现在找不到,也应该相信,只是你没找到,或者还没出现。
当然啦,这不代表各种坏毛病能被放过。只是说稍微调整一下期待,放过孩子也是放过自己。
最后有一个很衷心的建议是,孩子的坏毛病想必不是一两天的了,相信作为家长的你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如果还是那样,你继续看不惯继续骂又能怎么样呢。或许,换一种平和的沟通方式,能好好说话还能起到奇效,哪怕效果一样,好歹你和你孩子都舒服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