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黄金、铂金,甚至手机里的稀土元素,原子核都比铁更重。可天文学家告诉我们,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到铁就会 “熄火”,这不禁让人疑惑:那些比铁更重的元素,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要解开这个谜题,得先弄明白恒星为何 “炼” 不出铁之后的元素。
![]()
恒星的能量来自核心的核聚变 —— 氢原子核聚变成氦,氦再聚变成碳、氧,一路到氖、镁、硅,最终形成铁。这个过程就像 “宇宙熔炉” 的燃烧,每一步聚变都会释放能量,支撑恒星对抗自身引力,维持稳定。但到了铁这里,规则突然变了:铁的原子核结构极其稳定,要让铁原子核继续聚变形成更重的元素,不仅不会释放能量,反而需要吸收巨大的能量。
![]()
这对恒星来说是 “赔本买卖”—— 核心失去能量支撑,引力瞬间占据上风,恒星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
可宇宙从不会让重元素的 “生产线” 就此停工。恒星 “熄火” 后,两种极端的宇宙事件,成了重元素的主要 “出生地”。
第一种是超新星爆发—— 大质量恒星(质量超过 8 倍太阳)走到生命终点时的 “华丽谢幕”。当恒星核心聚变成铁后,核心失去能量支撑,外层物质会以每秒数万千米的速度向核心坍缩,撞击到致密的铁核后,又会以猛烈的冲击波反弹出去,形成威力惊人的爆炸。
![]()
这场爆炸的温度能达到几十亿摄氏度,压力更是远超恒星内部,原本无法发生的 “铁后聚变” 在此刻成为可能:铁原子核在高温高压下被撞碎,与其他粒子重新组合,形成钴、镍、铜、锌等元素;更剧烈的冲击还会让这些新元素继续俘获中子,像 “搭积木” 一样不断增加原子核质量,生成银、金、铅等更重的元素。超新星爆发时,这些重元素会随着冲击波被抛向宇宙空间,成为星际物质的一部分。
第二种是中子星合并—— 宇宙中 “最极致的碰撞” 之一。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致密残骸,一颗中子星的质量可达太阳的 1.4-2 倍,却被压缩在直径仅 20 公里左右的空间里,一立方厘米的物质就有上亿吨重。
![]()
当两颗中子星在引力作用下相互绕转并最终碰撞时,会释放出比超新星爆发更极端的能量和物质流:碰撞瞬间产生的高温高压环境中,大量自由中子会被原子核快速俘获(天文学家称之为 “快中子俘获过程”),短短几毫秒内就能合成铀、钚,甚至比铀更重的放射性元素。2017 年,人类首次观测到双中子星合并事件,不仅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引力波预言,更直接探测到大量重元素的产生,为这个理论提供了确凿证据。
除此之外,一些温和的过程也会贡献少量重元素,比如红巨星外层的 “慢中子俘获”—— 在相对温和的环境中,原子核缓慢俘获中子,逐步形成锶、钡等元素。但要说黄金、铂金这类贵金属的主要来源,超新星爆发和中子星合并才是真正的 “宇宙工厂”。
我们身体里的碳、氧来自中等质量恒星的聚变,手中黄金的原子核,或许就诞生于几十亿年前某场惊心动魄的中子星合并。那些比铁更重的元素,是宇宙极端事件的 “战利品”,也是宇宙从简单到复杂、从荒芜到孕育生命的见证 —— 每一颗重元素原子,都藏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宇宙往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