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与芬兰总统斯图布坐在白宫桌前,签署了一项价值61亿美元的破冰船合作备忘录。这项协议将让美国借助芬兰的技术建造11艘“北极安全巡逻舰”,其中4艘由芬兰造船厂建造,7艘利用芬兰技术在美国本土建造。
一艘来自中国的货轮正穿越北极东北航道,仅用18天便将货物从中国运抵欧洲,这条新开辟的“冰上丝绸之路”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了近一半时间。
![]()
曾经被冰封的北极,正成为全球大国竞争的新舞台。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盖加速融化,海冰不断向北萎缩,平时只能季节性通航的北极航线逐渐显现出全年通航的可能。
这一地理变化引发了巨大的地缘政治经济变革。北极航线不仅能够大幅缩短航运时间,其背后还蕴藏着北冰洋海底丰富的矿产资源。
美国去年就曾宣布将大力推动海底采矿技术的发展。事实上,盯上北冰洋海底矿产资源的国家绝非美国一家,中国、俄罗斯甚至日本都有所布局。
北极航线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航程短,从中国到欧洲的海运时间从40天缩短到18天;二是安全性高,可以规避马六甲海峡、红海等敏感水域的地缘政治风险。
特朗普政府此次与芬兰达成的破冰船协议,明确表明了美国决心在北极争夺一席之地的战略意图。根据协议,美国将获得11艘新型破冰船,首批4艘由芬兰建造,其余7艘由美国船厂借助芬兰技术建造。
这笔61亿美元的巨额投资背后,反映了美国在北极能力上的严重不足。目前,美国海岸警卫队仅有两艘可运行的破冰船,远远落后于俄罗斯。
而且其中一艘“极星”号必须每年往返南极承担补给任务,另一艘“希利”号还曾因电路问题停航数月。
白宫官网的消息显示,该备忘录依据《美国法典》,以国家安全为由,准许外国承建。这种做法打破了《琼斯法案》长期以来的国内优先原则,反映出美国急于弥补能力短板的紧迫感。
![]()
在破冰船领域,各国的实力对比极为悬殊。俄罗斯拥有约41艘破冰船,其中包括7艘核动力破冰船。
这些破冰船不仅是航行工具,还装备有重型武器,能发射反舰导弹,成为执行军事任务的“移动堡垒”。
相比之下,美国只有3艘破冰船,其中一艘还是即将服役的新船。这种巨大的数量差距使得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存在感微弱,难以与俄罗斯抗衡。
芬兰虽是小国,但却是全球破冰船领域的隐形冠军。约80%的现有破冰船由芬兰公司设计,60%在芬兰船厂建造。
该国冬季海域常年结冰,必须依靠破冰船维持全年航运,这促使芬兰积累了数十年的先进造船经验。
就在美国忙于弥补破冰船数量不足的同时,中国与俄罗斯已经在北极展开了广泛布局。2017年,中国首次提出与俄罗斯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并于2018年通过《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明确将其纳入共建“一带一路”框架。
今年9月,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正式开通,从中国宁波舟山港启程的货轮取道北极东北航道,仅需18天即可抵达英国弗利克斯托港。
这条航线的开通,表明“冰上丝绸之路”从战略构想步入实质运营阶段。
![]()
俄罗斯北部海域是东北航道的主要通行区,其开发需依托俄方基础设施与破冰船支持。
近年来,俄罗斯积极推动北极开发,并将北极航道视为国家战略项目,与中国的合作实现了资源与市场的优势互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