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大二学生的死亡,不是偶发事故,而是早有预谋,职校实习生的“人头买卖”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现象。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小祥在暑期时被安排进学校合作的某物流企业实习,负责夜班快递搬运。
9月13日,在连续上了整整三周夜班之后,身体突发不适送医,最终因心脏病猝死,抢救无效离世。入职时,身体健康的儿子再次见面,却已是一具冰冷的遗体。当家属向学校和企业讨要说法时,双方都开始踢起了皮球。
企业称,加班是自愿,但排班表上连续20天的夜班让谎言不攻自破。学校方则一口咬定,没收到学生的反馈,可是小祥早就跟学校喊过太累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其实,现在类似学校和工厂实习合作的现象,只多不少。有很多学校会拿“不参与实习,就没有毕业证”来要挟学生。当实习证明和毕业证书绑定在一起时,学生就只能乖乖沦为砧板上的肉。
再加上实习生的身份特殊,不在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主体之内,和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劳动关系,就像给这些黑心企业有了漏洞可以钻,“把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当叉车用”,就连孙悟空取经路过,都得上几天夜班。
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这背后早就存在了一条隐藏的灰色产业链。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职校生必须完成至少6个月的实习才能毕业。但是学校没有实训基地,中介机构和职业学校就一拍即合:“你要实习指标,我要廉价工人”,可以以实习的名义把学生全部打包输送到厂里,还可以从学生的工资中扣一点管理费,简直“双赢”。
实习本来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现在却慢慢变成了合法压榨。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的数据显示,我国职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万,这样庞大的群体就沦为被层层盘剥的廉价劳动力。
这些坏消息不仅伤害了职业教育的形象,还加深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让很多人都发出“职校到底是在教书育人还是在人头买卖”的疑问。
为了遏制这些现象,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发布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2022年又联合人力资源保障厅等8个相关部门修订《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企业滥用学生实习工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追根溯源,职校的实习之所以出现各种乱象,就是学校和企业完全违背了实习制度的设计初衷。《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中明确表示,实习的本质是一种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生到了结业实习,身份也依然是学生,工作的过程也还是学习的过程,但学校和企业却把这些当成了一笔交易。
著名的教育学者李教授早就说过,想要刹住这股歪风邪气,必须堵上实习漏洞。职业院校作为第一责任方,必须当好实习质量的守门人,正视岗位实习的教学本质,按照合法合理的规程去安排实习,绝不能把学生当做牟利工具。
教育行政部门也不能闲着,要加强实习全过程监管,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实习生干的活和普通员工也没什么两样,一样是要听从安排和完成工作任务,但就是因为身份是实习生,很多该有的保障,他们往往享受不到,这本身就是不公平。
除此之外,还要打通投诉与维权渠道。在学生遭到不公平对待时,发出的声音能够被听见,可以直接和相关的部门展开联合执法,提高违规成本,例如建立实习单位黑名单制度,对那些情节恶劣的,直接拉黑,看谁还敢乱来。要不然每次犯错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处罚,谁还会真正把学生的命当回事呢?
实习本来应该以学生为核心,目标是帮助他们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学校本身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如果总想着从学生身上捞钱,那和缅北有什么分别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