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加沙地带的硝烟似乎短暂散去。在埃及与美国的斡旋下,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了阶段性停火协议,以色列军队开始从加沙部分区域撤离。
![]()
停火协议生效仅数小时,哈马斯便迅速动员了约7000名武装人员,重新部署至以色列军队撤离的加沙西部和中部社区。他们以多种身份活跃在街头:一部分人身着便装,混迹于平民之中;另一部分人换上警服,在关键路口设立检查站,搜查过往车辆,并对所谓的“通敌者”展开清算。
次日,哈马斯宣布处决达格马什家族15名成员,指控他们在战争期间“协助以色列”。这一行动不仅是对内肃清异己,更是对外宣示主权。与此同时,哈马斯任命了五名具有旅级指挥经验的军事指挥官为加沙五个地区的“州长”,全面接管地方治理,试图在权力真空中重建秩序。
一名哈马斯官员向BBC直言:“我们不会让加沙沦为民兵或合作者轻易攫取的猎物。”这句话背后,是哈马斯对自身生存与权威的坚决捍卫。
![]()
面对哈马斯的强势回归,以色列并未放松警惕。国防部长卡茨公开表示,停火只是战术调整,以军将以“去军事化”和“摧毁隧道”为目标,随时准备重启军事行动。他强调,以色列的最终目标是“彻底解除哈马斯武装、落实加沙非军事化、清除所有地道网络”。
以军总参谋长扎米尔的表态更为直白:“目前不是停火,而是作战态势的变化。”停火期间,以军战机仍多次空袭加沙,摧毁了数十处新暴露的哈马斯据点。这些精准打击的情报,部分来自加沙内部亲以民兵组织,如拒绝缴械的“人民力量”等派系。哈马斯的地面活动反而暴露了其隐蔽设施的位置,为以军提供了新的打击窗口。
![]()
此次停火源于美国主导的“加沙和平计划”,由特朗普与埃及总统塞西共同推动。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在沙姆沙伊赫举行20多国参与的“和平峰会”,讨论加沙战后的治理方案。埃及提出由5000名经约旦培训的巴勒斯坦安全部队接管加沙安全,并设立15人技术专家委员会过渡治理。
然而,这一方案的核心前提——哈马斯解除武装——正成为无法逾越的障碍。哈马斯高层多次明确表示拒绝缴械。对他们而言,武器不仅是抵抗的象征,更是谈判的最后筹码。一旦放下武器,哈马斯不仅将失去对加沙的实际控制,更可能沦为政治弃子。
以色列与美国的立场同样坚决:无武装则无哈马斯。双方的对峙陷入僵局,和平计划在诞生之初便已步履维艰。
战争不仅摧毁了加沙的建筑,也重塑了抵抗的力量。以色列军方发现,在加沙废墟中作战的已非昔日的老战士,而是一支经过重组、由青年组成的新生力量。他们虽缺乏经验,但作战顽强、协同高效,能精准识别以军的战术弱点。以军方承认,这些新武装分子“正在学习并进化”。
这种代际更替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即便以色列摧毁了哈马斯的组织架构,也无法消灭其意识形态的土壤。只要加沙的封锁未解、西岸定居点扩张不止、巴勒斯坦建国无望,抵抗就会以新的形式延续。老哈马斯未灭,新哈马斯已生——这是以色列战略困境的根源。
![]()
尽管20多国将齐聚沙姆沙伊赫,试图为加沙寻找出路,但哈马斯已宣布不参加协议签署仪式,仅留两名代表参与后续谈判。这一姿态表明,哈马斯对美以主导的和平框架深怀戒心。
与此同时,以色列国内极右翼势力强烈反对撤军。部长本·格维尔等人认为,撤军是“过早让出战果”,要求以军继续扩大军事行动。双方国内的政治压力,正不断挤压外交回旋的空间,让本就脆弱的停火协议更加岌岌可危。停火协议能否延续,取决于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哈马斯是否接受有限度的非军事化安排,例如将其武装力量转为“治安力量”;二是国际社会能否确保加沙重建资金与治理权真正交还巴勒斯坦人,而非由以色列或美以代理人变相掌控。
然而,现实似乎正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哈马斯的迅速行动与以色列的未撤战意,让停火成了新一轮博弈的起点。在尊严与生存、安全与占领的死结未解之前,加沙的枪声终将再次响起。7000名哈马斯武装人员的现身,不是秩序的回归,而是下一场风暴的序曲。当国际社会仍在会议桌上争论条款时,加沙的街头已再次弥漫着紧张与不安。停火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循环的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