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岚图汽车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不募资、不融资,就这么直接介绍上市。这操作在新能源车企里,真不多见。
说白了,人家不差钱。
1.别家烧钱上市,它盈利上市
翻开招股书,有个数据特别显眼——2025年前7个月,岚图赚了4.79亿
这是近年来唯一一家在上市前就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其他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在盈利前烧的钱要远高于岚图。
现在的毛利率之王赛力斯2021到2023年烧了快100个亿才开始盈利,蔚来2022到2024年更是累计亏损583亿。
而岚图从2019年成立到现在,6年时间总共才亏了31.25亿。
岚图CBO蒋焘说得更直白:“我们整体花费不多,投入规模只相当于别人家一个系数。”翻译过来就是友商花一块钱的地方,岚图可能只花几毛钱。
但省归省,该花的钱一分没少。研发团队2611人,占员工总数37.3%,硕士以上学历占比35.6%。2024年研发投入占收入10.3%,虽然不如小鹏的15%,但比比亚迪的7%高出不少。
2.毛利率21.3%,行业第二只服赛力斯
更狠的数据在这:2025年前7个月毛利率21.3%,2024全年21%,2022年还只有8.3%。
这个增速什么概念?
岚图在2024年新能源车企毛利率排名里稳居第二,只输给赛力斯的27.6%。要知道,很多新势力到现在还在为毛利率转正焦头烂额。
岚图的销量增速更是惊人。2022年才卖了19409辆,到2024年直接卖了80116辆,三年间复合增长率高达103.2%。
在中国新能源品牌中,这是增速第三快的。
在高增长率的背景下,岚图的营收也跟着起飞:2022年60.52亿,2024年193.61亿,到今年年前7个月就已经达到157.82亿,同比暴涨90.2%。
这还是在“小企业”规模下实现的。蒋焘那句“投入只是别人一个系数”,现在看来不是自嘲,是实打实的降本增效典范。
3.华为加持,技术护城河越挖越深
9月22日,岚图CEO卢放跟着东风董事长杨青跑去深圳,专门拜访任正非和徐直军。
这标志着实质性合作在升级。
如今,岚图全车型都已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和鸿蒙座舱,未来合作之路会越来越宽阔。
技术这块,岚图是真舍得投。截至今年7月底,在国内拿了1519项专利,还有4783项在申请中,覆盖智能网联、三电系统、辅助驾驶、车身安全一大堆领域。海外也有21项授权专利和182项在申请中。
4月发布L3级智能架构“天元智架”,8月推出“岚海智混”技术——这些都是自研成果,不是买来的技术包装。
平台架构、岚海动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岚图技术生态,五大技术底座撑起来的不只是产品力,更是未来的竞争壁垒。
现在岚图手里有四张牌:中大型SUV岚图FREE、MPV梦想家、中大型轿车追光、中型SUV知音。
今年7月开始,FREE、知音、梦想家都已经完成了迭代升级,年内落地的还有追光的改款。
高端市场也没有落后,第五款旗舰SUV岚图泰山已经在路上。
从2021年8月第一辆FREE交付,到2024年4月第10万辆下线,再到2025年4月第20万辆下线——这个节奏踩得很稳。没有激进的价格战,也没有疯狂堆配置,就是稳扎稳打做产品、做口碑。
东风56年的造车积累,在岚图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别人还在摸索怎么造好车,岚图已经在想怎么把车卖得更有利润了。
4.上市不是终点,是新起点
东风集团说得明白:岚图在港交所上市,是为了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品牌形象、布局海外市场、完善公司治理。
说人话就是——国内市场站稳了,该出去走走了。
但上市也意味着接受更严格的审视。海内外投资者不会只看你过去怎么赚钱,更关心未来能不能持续赚钱。
短期看销量增长能不能保持,长期看技术护城河能不能越挖越深。尤其是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当下,岚图这种“克制”的打法到底能走多远,市场会给出答案。
至少现在看,岚图手里的牌还不错:盈利能力强、毛利率高、技术储备足、背靠东风大树,华为这个盟友关系还在深化。
不过,“还不错”还远远不够。资本市场要的是确定性,是能看得见的增长曲线,是讲得通的商业逻辑。
下次看到岚图的财报,也许就能知道,这个“小而美”的故事,能不能在资本市场继续讲下去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