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馥莉再次递交辞呈的消息,让娃哈哈这个陪伴中国消费者38年的国民品牌,陷入前所未有的舆论漩涡。当"公主接班"的戏码演变为"资本博弈",当改革大刀挥向传统架构,这场商战背后,员工的真实处境远比热搜词条更耐人寻味。
薪资争议:改革红利与阵痛并存
2024年新春团拜会上,宗馥莉亲手为10名员工颁发海宁公寓钥匙的画面,曾让舆论惊呼"董明珠式企业家诞生"。公开数据显示,当年娃哈哈一线员工薪资同比上涨23%-31%,全年多发4亿工资。但戏剧性的是,同年5月陕西娃哈哈乳品车间突然停工,员工薪资从2万元暴跌至19.23元的极端案例,揭开了改革的另一面。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薪资变化,折射出宗馥莉"休克疗法"式改革的深层矛盾。她一方面斥资千万元打造员工公寓,延续"娃哈哈式福利";另一方面对低效产能痛下杀手,仅2024年就关停18家分厂,将销售团队整体并入宏胜系。一位生产线上的老员工坦言:"涨薪的是技术岗,降薪的是传统岗,我们就像被时代抛弃的零件。"
![]()
权力博弈:管理层大清洗的蝴蝶效应
宗馥莉上任后的"三把火",烧得整个管理层人心惶惶。原法务部长许思敏接任总经理,6-7名核心高管被替换,宏胜系人马全面接管关键岗位。这种"空降兵"策略直接导致老员工的集体恐慌——有中层管理者在内部会议上公开质问:"我们跟着宗老打江山时,这些人还在国外读书!"
更微妙的是股权结构的暗战。宗馥莉仅持有29.4%股份,国资和职工股合计占比70.6%。当她试图将娃哈哈资源向"娃小宗"倾斜时,股东们的集体抵制让改革寸步难行。一位经销商透露:"以前开订货会,宗老一句话就能拍板,现在连改个包装都要开三次股东会。"
![]()
辞职真相:理想主义者的突围
两次辞职背后,是宗馥莉"企业家精神"与"家族企业"的激烈碰撞。她曾试图通过智能冰柜铺设、新品研发等年轻化策略振兴品牌,却在股东"守住基本盘"的保守思维中处处碰壁。2025年上半年AD钙奶销售额暴跌37%的残酷现实,让她意识到:"在娃哈哈框架内,我永远是戴着镣铐跳舞。"
如今,她带着"娃小宗"重新出发,这个100%控股的新品牌,既是她摆脱家族阴影的宣言,也是对"中国版百事可乐"梦想的最后一搏。而留在娃哈哈的员工们,正经历着改革阵痛后的迷茫:有人期待国资接盘带来稳定,有人悄悄投出简历寻找新机会,更多人在观望这个国民品牌的下一步棋。
这场持续三年的商战启示录,或许印证了那句老话:改革者要么成为英雄,要么沦为祭品。当宗馥莉在辞职信上签下名字时,她留下的不仅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改革样本,更是中国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的复杂镜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