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印度各行业对合同工需求持续增长,其薪酬的商品及服务税处理成为企业合规核心问题。与正式员工工资免征GST不同,通过人力机构提供的合同工服务需按18%税率缴纳GST,且企业需严格区分雇佣性质以避免税务风险。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一、GST适用性:三类用工场景差异显著
正式员工工资:基于雇主-雇员关系的薪酬不属于GST应税范围(《GST法》第7条明确排除)。
直接聘用合同工:若个人作为公司雇员(受TDS及劳动法约束),其薪酬不适用GST。
人力机构派遣员工:机构向用工企业开具发票时,需对服务费及薪酬部分合计征收18% GST(SAC代码998513)。
示例:IT公司通过中介雇佣50名开发人员,中介发票需包含薪酬+18% GST,企业可申请进项税抵免。
![]()
二、税率与征管机制:统一18%但存在特殊规则
标准税率:人力供应服务适用18% GST,无行业差异。
反向收费机制:若服务由未注册供应商提供,用工企业需自行承担GST申报义务。
合同性质界定:需明确区分“人力供应”与“工作合同”(如建筑服务),后者适用不同税务规则。
三、进项税抵免条件:合规票据是关键
企业支付GST后申请ITC需满足:
服务用于应税业务活动;
人力机构具有效GST注册号且发票信息完整;
付款通过银行渠道可追溯;
排除福利性支出(如食堂服务),但核心业务人力成本通常符合资格。
风险提示:票据不匹配或供应商违规将导致ITC被拒,增加实际税负。
四、合规挑战与风险聚焦
用工性质模糊:若合同未能明确区分服务供应与雇佣关系,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隐性用工,引发GST追缴及罚款。
多州运营复杂性
:人力服务按供应地规则征税,跨州业务需分别合规。
现金流压力
:GST需预付,ITC返还延迟可能对中小企业造成负担。
交叉合规要求
:GST义务需与所得税TDS、劳动法规定协同管理,避免双重申报或遗漏。
五、企业应对策略:从合规到成本优化
合同设计:明确约定服务性质、GST承担方及发票开具流程。
供应商管理:优先选择GST注册中介,定期验证其合规状态。
ITC管理:建立票据核对机制,确保GSTR-2B与账务一致性。
长期价值:尽管GST增加管理成本,但合规化运作有助于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并通过ITC实现税负优化。
印度GST框架将合同工薪酬纳入应税范围,企业需通过精准分类、票据合规及ITC管理平衡成本与风险。随着合同工规模扩大,主动适应GST规则将成为外资企业和本土公司提升劳动力管理效率的关键一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