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的施政报告还没正式出炉,气氛就已经先热起来了。一连串政策消息提前曝光,不少内容不再是“旧调重弹”,反而颇有看头。
![]()
来源:星岛头条
从大学扩招非本地生,外劳配额调整,到宠物友善、北部都会区提速,甚至连多年没动静的公屋租置计划也有望重启——每一项都贴地、触痛点,难怪不少人早早“开卷”,想先看看这份将在9月17日公布的报告到底藏了多少料。
先从打工人最关心的议题说起:外劳问题。
香港最新失业率升至3.7%,餐饮业更高达6.4%。不少人担心“外劳抢饭碗”,尤其“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实施后,有工友确实遭遇“被外劳取代”的情况。虽然政策原意是补缺人手,但执行过程中争议不少。
来源:星岛头条
据悉,政府将不会叫停计划,而是打算“完善”机制。
换句话说,外劳仍会请,但制度将更精细,例如重审“2:1”本地与外劳比例,设定更严准入门槛,确保本地工人仍是主力,目标是四个字:防止滥用。
说完打工人,再说读书人。
非本地学生的大学限额预计将从40%放宽至50%。乍听可能担心本地学生“被抢位”,但教育局强调,本地的1.5万个资助学额不会变。这意味着增加外地生,不影响本地生的录取。
![]()
来源:HK01
背后原因也很现实:香港要打造国际教育枢纽,需要吸引更多人才。以香港大学为例,今年非本地生申请量飙至2.5万宗,海外生大涨50%。这不只是招生,更是竞争力的体现。
说到人流与人才,自然少不了:
北部都会区
李家超早就公开表示对北都发展“心急如焚”,而这次施政报告预计将全面提速。
其中,“北都办”或将升格为由特首或财司领导的高层协调机构,打破部门壁垒,加速项目落地。
![]()
来源:HK01
配合非本地生扩招,北部大学城也同步推进。为吸引高附加值产业落地,政府有意引入分期补地价等灵活安排,降低初期投资门槛。简单说,北都不再慢慢来,而是准备“组团冲线”。
讲完发展大局,来点生活味道:
宠物终于可以“进餐厅”了。
现行法例下,狗只进入食肆属违法行为,最高罚款1万元、监禁三个月,宠物友善餐厅稍有不慎就可能停业。但这条维持了30年的老规矩,终于有望放宽。
消息指,施政报告将允许食肆申请特定牌照,划分“宠物区”,让毛孩也能进店“食餐饭”。
![]()
来源:HK01
这是宠物主人的福音,也是零售与餐饮业的提振策略。宠物经济早已非小众,背后是每年数百亿的消费市场,从宠物食品到保险、清洁、周边,全是一条产业链。
这项改变,既是顺应民情,也是现实驱动。说到“现实驱动”,不得不提的还有:
租置计划
政府有意小规模重推公屋租置计划,意思是让部分公屋住户有机会“由租转买”。房委会会挑选部分屋邨做试点,进行居民咨询。不过,这次不会像过去那样“全面放闸”,可能会设配额、抽签,甚至设定资格条件。
来源:星岛头条
目标也很明确:让中产家庭留下来、安居置业,同时又不至于扰乱公共房屋资源的公平分配。毕竟,过去租置曾引发过炒卖套利的争议,这次要谨慎得多。
当然,除了这些贴地民生议题,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大动作:
高级公务员责任制
早在6月,特首李家超就提出要强化高层公务员的问责制度,提高管治效能。没想到政策还没出炉,政府物流署就因为“冒牌饮用水”事件提前“撞正”。
![]()
来源:点新闻
连串事故接连发生:皇后山沥青水、天水围母子轻生案引发的公屋机制质疑……都让市民对管理能力提出疑问,也令“责任制”被寄予厚望。
政界估计,新制度或将涵盖落实个人责任、调岗机制、表现评分等方式,目标是让公务员“照流程”之余,也要具备判断力与主动作风,避免再出“只跟章程走”的失误。
![]()
来源:HK01
从补充劳工、教育扩招、宠物共融、区域发展、到租置重启...每一项背后,其实都绕不开一个关键词:优化。
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制度上“调、补、修”,试图在现实中找到更灵活、更有效的落地解法。
当然,所有这一切目前都还只是消息层面,具体怎么写进报告,还要等特首李家超在9月17日亲自揭晓。
话说回来,这么多贴身政策,你最关心的是哪一项?欢迎留言一起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