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水稻主产区建立76个示范村,成功选育7个适合当地的稻种。
截至目前,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800公顷,实现年均增产2.85万吨、增收1425万美元。
![]()
这在3年前是布隆迪不敢想象的收成,但中方却是做到了。
夸感谢中方的千里援助之外,这西方也是被审判了,合着之前西方的援助不过是场“政治作秀”?
布隆迪实际坐拥天然资源,位于非洲中东部,这里全年平均气温20多度,一年能种两三茬庄稼,年降水量最少也有1000毫米,多的时候能飙到1600毫米。
![]()
甚至因为是火山喷发留下的土壤里,所以氮磷钾含量高得离谱,不夸张地说,这样得天独厚的土地,随便撒把种子都能冒芽。
然而,也是这块被大自然眷顾的土地,在2009年之前却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
布隆迪的水稻亩产只有220公斤,连非洲平均水平的一半都不到。单是放眼全国1200多万人,光粮食缺口就占了30%,70%的人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
![]()
明明地理位置好,只要撒播种子,庄稼也至少能够生长,那怎么布隆迪还会因此没有粮食充饥?
实际一部分原因来自历史遗留问题。殖民时期,殖民者只教当地人种咖啡、棉花换钱,压根不教种粮食的正经技术。
本想着独立后便可获得种植自由,然独立后的内战又让农田被炮弹炸得坑坑洼洼,水利设施全成了摆设。
![]()
就这样一拖再拖就成了“明明坐拥天然资源,但面对种植只能干瞪眼”的地步。
不过2009年,中国出手了。
截至目前已派出6批农业专家组,顶着40度高温记录数据,晚上在煤油灯下改方案,经过反复试验,中国专家从国内选了16个抗倒伏、产量高的杂交水稻品种,在布隆迪进行试种。
![]()
随后根据当地气候重新调整了施肥、浇水的节奏,制定出完全适合布隆迪的种植方案。
有多夸张呢,在中国专家来之前,家里水稻田每公顷产量才2.5吨到3吨;种植杂交水稻后,每公顷产量达到10吨以上。
其中鲁塔纳省的成就尤为显著。2023年,专家组在该省试种145公顷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由原来的不足3吨增长到9吨以上。
![]()
目前,该省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扩大到900公顷,每公顷产量最高突破了12吨,使鲁塔纳省成为布隆迪的又一“粮仓”。
“吃饱饭”现在不再是布隆迪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是进一步延伸到如何靠借粮食在吃饱的同时,还能赚钱。
如今布隆迪的粮食节节升高,也是令外界坦言了,实际在中方专家出手之前,西方已经伸出援助之手,同样都是援助,差在了哪里,又为何说西方实际不过是伪善而已。
![]()
简单来说,相比较授人以鱼不如说中方在授人以渔。
西方的援助不假,但每年拉来一船船粮食,说是“人道主义救助”,实则把当地粮价砸得稀烂,除去哄抬高物价之外,底层人依旧抢不到粮食之外,并未改变现状。
农民种一亩稻子赚的钱,还不够买袋盐,谁还愿意种地?久而久之,全国上下都等着救济,本土农业彻底废了。
![]()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西方援助总带着一堆条件。比如给点粮食,就得让布隆迪削减农业补贴;捐点农机,就得让他们开放市场。
布隆迪前总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不是帮我们种地,是逼我们按他们的规矩种地,种不出来就骂我们笨。
而中国专家不附加任何条件,手把手教技术。
![]()
从根本上的援助差别,自然不奇怪外界坦言,中方的援助才是“人道主义的援助”。甚至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2023年访华时激动表示:“中国没给我们一船船粮食,却给了我们种出粮食的本事。这才是真朋友。”
况且,2009年的派出援助,如今中方的帮助依旧在继续,自2020年起,中国专家组在布隆迪布班扎省林格四村创新采用“生产性投入基金”推广杂交水稻种植的模式。
![]()
而该基金可以协助农户及时准备下一季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
甚至这一生产模式已带动该村134户1072人全部脱贫,之后又在布隆迪56个减贫示范村成功推广。
也是因为效果显著,以至于布隆迪政府将中国水稻高产技术助布减贫列入国家农业发展规划。
![]()
如今,布隆迪的农业面貌已焕然一新。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3800公顷,实现年均增产2.85万吨、增收1425万美元。
更令人振奋的是,随着水稻产量提高,产业链也活了。
![]()
甚至布隆迪新建了12家稻米加工厂,脱壳、包装一条龙。而原本只能当口粮的稻子,加工成精米能卖到欧洲,1500多个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
所以不难怪外界评价中国对布隆迪的农业援助绝非简单的技术输出,而是一场从根本上提升当地农业发展能力的系统性工程。
![]()
两种援助,两种效果,而中国也靠借一场千里援助令布隆迪人民深切感受到中国博大文化的“授人以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