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了两年牙套,牙齿是齐了,却开始频繁牙龈出血”“花三万整牙,结果咬合更差,吃饭都费劲”…… 身边不少人整牙时满怀期待,最后却落得 “遭罪又浪费钱” 的结局。其实不是整牙没用,而是很多人踩中了 “毁牙雷区”。今天就拆解 90% 人都会中招的 5 个陷阱,帮你避开弯路。
![]()
雷区一:只看价格,不管医生资质
“这家私立医院矫正只要 8000,比公立医院便宜一半!” 不少人被低价吸引,却忽略了医生这个核心。去年杭州的李女士就踩了坑:选了低价套餐,接诊医生刚毕业没两年,矫正中没控制好力度,导致她两颗牙齿牙根吸收,最后只能暂停矫正,花更多钱治疗。
避坑关键:别被低价迷惑!优先查医生的 “正畸专科医师资格证”,至少要有 5 年以上临床经验。可以要求看医生的真实案例 —— 比如和你情况相似的牙齿不齐患者,矫正前后的对比图、咬合改善效果,还能问问其他患者的复诊体验,确保医生技术过硬。
雷区二:跳过检查,直接定矫正方案
“我就是牙齿不齐,直接戴牙套就行,查那么多干嘛?” 这是很多人的误区。深圳的王先生就没做口腔 CT,医生凭肉眼制定方案,戴牙套半年后才发现他有埋伏智齿,智齿顶得牙套移位,不仅要拆了重戴,还得额外花几千拔智齿。
避坑关键:整牙前必须做 3 项检查:口腔 CT(看牙根、智齿情况)、口腔全景片(排查龋齿、牙周病)、取牙模(精准定制方案)。哪怕是轻度不齐,也要让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分析 —— 比如是否有牙周炎、是否需要拔牙,避免因漏查隐患导致矫正返工。
雷区三:盲目跟风选矫正器,不看适配性
“明星都戴隐形牙套,我也选这个!” 很多人跟风选矫正器,却忽略了自己的牙齿情况。北京的张同学牙齿严重拥挤,却坚持选隐形牙套,结果矫正 1 年没效果,医生说她的情况更适合金属牙套,只能换方案,多花了 1 万多。
避坑关键:不同矫正器适配不同需求:金属牙套适合严重拥挤、预算有限的人;隐形牙套适合轻度不齐、注重美观的上班族;陶瓷牙套兼顾美观和矫正力度,适合学生党。让医生根据你的牙齿情况、预算推荐,别盲目跟风。
雷区四:不重视牙周健康,带着炎症整牙
“有点牙龈出血没事,整牙过程中注意就行”—— 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上海的刘女士有牙周炎却没治疗,戴牙套后食物残渣更容易堆积,导致牙周炎加重,牙龈萎缩,最后只能拆了牙套先治牙周,矫正周期延长了 1 年,还花了不少治疗费。
避坑关键:整牙前先治牙周病、龋齿!如果有牙龈出血、口臭,先做洗牙、牙周治疗,等口腔健康达标了再开始矫正。矫正期间也要坚持用冲牙器、牙缝刷清洁,避免炎症加重影响矫正效果。
雷区五:矫正后不戴保持器,牙齿反弹白忙活
“牙套拆了,终于不用再折腾了!” 很多人矫正结束就丢了保持器,结果牙齿慢慢反弹。广州的陈女士拆牙套后只戴了 3 个月保持器,1 年后牙齿又不齐了,只能二次矫正,不仅多遭罪,还多花了 2 万多。
避坑关键:保持器一定要戴够时间!矫正后第一年要全天戴(除了吃饭),第二年可以晚上戴,之后根据医生建议逐渐减少佩戴时间。别觉得麻烦,这一步直接决定矫正效果是否持久,否则之前的钱和时间都白费。
整牙不是 “一劳永逸” 的事,从选医生到后期护理,每一步都不能马虎。与其等踩坑后后悔,不如提前避开这些雷区,让整牙真正帮你拥有健康整齐的牙齿,而不是白遭一场罪。如果你正在纠结选公立还是私立医院,或者不知道怎么选矫正器,也可以留言你的情况,帮你分析更适合的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