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听到“过敏性紫癜”这五个字,第一反应就是皮肤上长红点。其实,这种病并不是“一种类型打天下”,临床上分为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症状、风险、治疗重点都不一样。如果搞不清楚,盲目用药,反而容易拖长病程、增加复发。今天就带大家简单分辨一下这五种类型。
![]()
第一种是皮肤型,也就是最常见、最轻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下肢、脚踝、臀部出现对称性红点或紫红色斑疹,不痛不痒,按压不褪色。虽然看着吓人,但只要护理得当、注意休息和饮食,一般能很快恢复。
第二种是关节型。除了皮疹,还会出现膝盖、脚踝疼痛或肿胀。孩子走路不稳、下蹲困难,这时候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护关节,避免剧烈运动。
![]()
第三种是腹型。这类孩子常常肚子疼、恶心、呕吐,甚至出现便血。因为容易被误认为肠炎或胃病,家长往往耽误就医。其实,这是紫癜累及消化道的表现,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出血或肠穿孔。
第四种是肾型,也叫紫癜性肾炎。它最隐匿,却最值得警惕。尿里出现蛋白或红细胞,说明肾脏已经受累。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影响肾功能,甚至发展成慢性肾炎。
第五种是混合型。顾名思义,就是同时出现多种表现,比如皮疹、腹痛、关节痛一起上阵,这类患者治疗周期更长,需要综合管理。
紫癜不是“千人一方”,不同类型要对症处理。只有搞清楚是哪一型,配合医生制定针对性方案,才能真正控制病情、减少复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