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
前言
一场比癌症更具毁灭性的灾难,正在悄无声息地席卷全球,根据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在2024年9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未来二十五年内一种看不见的敌人将直接夺走3900万人的生命,间接关联的死亡人数或达1.69亿人。
这个数字听起来比我们熟知的任何绝症都更加令人心悸,一种“超级细菌”正在进化,它让最强大的抗生素失效,将人类推向无药可医的深渊,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风险更是暴增,这场全球性的医疗浩劫已迫在眉睫。
![]()
赔本买卖谁来做
我们正在输掉一场与“超级细菌”的军备竞赛,这听起来很荒谬,但事实就是如此,根源并非科学家的无能,而是一个深刻的经济与社会悖论。
一方面公共卫生系统警铃大作,急需新型“武器”,另一方面全球在研的抗菌药物管线却日益枯萎,仅剩下区区90种,其中真正具备创新性的更是只有15种。
那些曾经的医药巨头如今却像约好了一样,集体从这个战场上撤退了,问题的核心在于抗生素研发的商业模式已经彻底失灵,这背后有一个致命的悖论:“越是有效的神药,越是没有商业价值”。
![]()
想想看一款新型抗生素一旦问世,通常会被医生们小心翼翼地雪藏起来,作为对抗最顽固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意味着它的处方量会受到严格限制,不可能像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药物那样,让患者长期服用从而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
几天到几周的短暂用药周期,注定了它无法成为市场的宠儿,这种独特的消费模式严重削弱了它的商业吸引力,当救命药不赚钱资本自然会流向别处。
结果就是研发的重担戏剧性地落在了最脆弱的肩膀上,数据显示全球超过232个临床前研发项目中,高达九成的团队是资源和技术都相当有限的小型企业。
他们就像一群怀揣梦想的孤勇者,在一条“烧钱”的赛道上狂奔,随时可能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下。
![]()
饭碗里藏着定时炸弹
这场竞赛的武器库正在枯竭,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证实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自2023年起全球临床研发管线中的抗菌药物数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开始减少。
就在研发引擎几近熄火的同时,我们自己的行为却在为敌人疯狂“添柴”,遍布全球的抗生素滥用,正为“超级细菌”的进化提供着最完美的温床,形成了一个致命的恶性循环。
一个常被忽视的重灾区就藏在我们的餐桌上,畜牧业这个满足我们口腹之欲的庞大产业,消耗了全球抗生素销售额的73%。
![]()
自1961年以来全球肉类产量平均增长了4倍,而在亚洲这个数字是惊人的15倍,对肉类的旺盛需求直接驱动了养殖业抗生素用量的失控攀升。
这带来的恶果是立竿见影的,在中国部分地区,被称为最危险革兰氏阴性菌之一的鲍曼不动杆菌,对被视为“王牌”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竟已飙升至70%到80%。
这种细菌主要在医院环境中传播,能引发致命的肺炎和血液感染,感染死亡率可达42.6%,更可怕的是它能在常温下存活超过25天,常规消毒剂对它也无可奈何。
![]()
镜头拉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个人用药的误区同样触目惊心,很多人凭着过去的经验或者网络上的建议,就敢自己当医生,上次生病没吃完的药这次接着用,总觉得“宁可多吃不能少吃”,擅自加大剂量。
这些不规范的行为,无论是剂量不足还是疗程不完整,都无异于在给细菌创造一个绝佳的“训练场”,筛选出最强大的耐药变种。
最终这些被我们“训练”出来的超级细菌,会反噬到最脆弱的人群身上,数据预测到2050年,70岁以上老年群体的死亡风险将因此激增。
![]()
绝境求生新方法
面对市场失灵和行为失范的双重困境,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出路在于重构游戏规则,用颠覆性技术和全球协同治理,探索超越市场的解决方案。
政府和公共部门的介入,正在为这场战争注入关键的“血液”,中国早已开始行动,早在2016年就投入4550万元用于耐药性难题的初步研究。
2022年国家卫健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布局。
![]()
精准的研发导向,也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今年1月15日,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王椿院长,开出了全国首张Xacduro处方。
这款新型抗菌药,是首个专门针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开发的复方制剂,它的应用被认为是标志着抗感染治疗进入了“精准治疗时代”。
与此同时前沿科技正在尝试扮演“破局者”的角色,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算法,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筛选海量化合物库,快速识别出潜在的抗菌分子,另一条战线上,专门攻击细菌的病毒——噬菌体也被寄予厚望。
![]()
近期中国噬菌体治疗大会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召开,会上启动了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噬菌体专项,这标志着中国的噬菌体治疗正从实验室研究,迈向系统化的临床验证阶段。
当然新技术从实验室到病床前,依然道阻且长,AI设计的药物可能面临制造工艺的难题,而噬菌体疗法也面临着监管和标准化的挑战。
![]()
更重要的是这场战斗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专家王明贵教授呼吁,需要持续资助从基础研究到社会行为的全链条探索。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在诊断能力和有效药物可及性上的短板,是全球防线最脆弱的漏洞,地区间的不平等只会为耐药菌的全球传播提供可乘之机。
![]()
结语
我们与超级细菌的竞赛,注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持久战,胜利的关键在于彻底重塑我们的研发经济模式,深刻改变根深蒂固的社会用药习惯,并建立起一个无缝衔接的全球协同防御体系。
从个人做起,通过“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寻求专业指导,确保对症下药,到国家层面持续支持科研创新,加强对抗生素买卖的严格管理,再到国际社会打破壁垒合作共享。
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人类的未来增加一份对抗危机的筹码,行动起来,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