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忍辱负重20年,中国打破盾构机垄断,从0到1,如今成为世界第一

0
分享至

前言

挖隧道付出生命的代价,更是被西方“卡脖子”的屈辱,天价设备、技术封锁,一度是“砧板上的鱼肉”。

短短二十年中国盾构机绝地反击,攻克所有核心技术,横扫全球市场,让昔日西方巨头跌落神坛,反向求购!

中国是如何做到的?这二十年付出了多少努力?



作者-常

从生命的代价到强国的回答

要挖通一条三千多米的隧道,代价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不同时代,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五十年前,答案是生命,1974年,南疆铁路的星光三号隧道工程,冰冷的岩石吞噬了25名铁道兵的青春。那是一个靠英雄主义和血肉之躯硬磕的年代。

超过四千名建设者,抡着铁锹,握着钢钎,靠人力一寸寸地凿开山体,滚石、塌方、爆破的轰鸣,用了整整四年,才让这条不到四公里的隧道贯通。



当时,一个叫周先明的年轻人,亲眼目睹战友们倒在自己身边,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反复叩问苍天:“什么时候挖隧道才能不死人?”

而今天,同样的工程,答案是一台机器,一台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的盾构机,带着它前端巨大的刀盘,像一头钢铁巨兽,一个月就能轻松搞定。

工人们在安全的设备内部操作,曾经高达百分之百的伤亡威胁,如今被降到了近乎为零。



周先明那个沉甸甸的问题,后来由他自己参与找到了答案。多年后,他成了中国盾构机工程的首席顾问。

盾构机,这个庞然大物,它在中国诞生的首要意义,就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那一代人用血肉铺路的回应。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工具,更是一种承诺,承诺“不死人”的隧道工程终将实现。

这种承诺,也支撑起了一个更宏大的梦想,孙中山先生曾在《建国方略》中构想了一个交通纵横的中国,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



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这被国内外视作异想天开的“大话”,可如今,这个“大话”早已成为现实。

中国铁路总里程超过14万公里,公路总里程更是突破了528万公里,其中仅公路隧道里程就超过2万公里。没有盾构机带来的效率革命和安全保障,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过去需要上千人干一年的活儿,现在一台机器一个月就能搞定,所需工人数量也大幅减少。它就是实现“中国速度”的技术密码,是中国成为“基建狂魔”的底气所在,是名副其实的强国基石。



砧板上的鱼肉

然而,这块强国基石,我们曾经根本没有,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盾构机技术起源于英国,后来被美国、日本、德国发扬光大。这

三个国家,一度掌控了全球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密不透风的技术铁幕。想搞基建?可以,拿钱来买。



1997年,为了修建西康铁路的秦岭隧道,中国决定从德国进口设备,对方狮子大开口,两台二手盾构机,开价7.6亿元人民币。这笔钱,在当时相当于中国全年财政收入的万分之七。

肉疼也得买,可这仅仅是屈辱的开始,设备来了,服务更贵,德国工程师来现场维修,每人每小时收费5000元,计时器从他离开德国那一刻就开始跳动。



更气人的是,维修现场会拉起一道醒目的警戒线,严禁任何中方工程师靠近观察学习。一个半天就能解决的小毛病,他们能故意拖上十天半个月,目的就是为了让那昂贵的计时器多跳一会儿。

当时项目的总工程师张博洋,用了一句极其心酸的比喻来形容当时的处境:“我们就像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毫无主动权。”

这种被技术、价格双重扼喉的憋屈日子,我们忍了将近二十年。



从学步到狂奔

不破不立,被逼到墙角的中国,终于下定决心,要造出自己的“争气机”,2001年底,盾构机研发被正式列入国家级支持计划,也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项目由王大恒、王淦昌等一众功勋卓著的老科学家亲自坐镇,确保了研发方向的正确性和权威性,紧接着,在2002年10月,中铁隧道集团召集了18名年轻人,组建了第一支盾构机研发团队。

平均年龄不到30岁,大部分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工程师,理论知识一堆,实践经验几乎为零。他们就这样,凭着一腔热血,向着这座技术高峰发起了冲锋。



两年后的2004年,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台土压平衡盾构样机“先行一号”成功问世,虽然还只是样机,但它宣告了我们从零到一的突破。

紧接着,“先行二号”下线,标志着中国初步具备了批量生产的能力,到了2008年,“中国中铁一号”横空出世,这是中国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盾构机,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成年礼。



真正的考验,在成年之后才刚刚开始,2009年后,国内基建项目井喷式爆发,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对盾构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片广袤的土地,成了国产盾构机最好的“训练场”。

李建斌带领着不断壮大的团队,从最初的18人扩充到108人,他们研究多国技术,更结合中国国情,开发出了一系列适应不同地质的解决方案。

从松软的泥土到坚硬的岩石,国产盾构机开始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他们甚至在2013到2015年间,接连攻克了世界最大矩形盾构机和硬岩掘进装备,一举冲进了世界第一梯队。



最后一毫米的冲刺

即便如此,我们心里依然有一根刺,2017年,中铁方面坦诚地承认,在主轴承等最核心的部件上,我们与德国的海瑞克等顶尖巨头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主轴承,被称作盾构机的“心脏”,其技术壁垒极高,是最后、也是最难攻克的一毫米,承认差距,不是认输,而是为了更精准地发起最后的总攻,又是一个三年的埋头苦干。



终于,在2020年9月,搭载着国产3米级主轴承的“中铁872号”盾构机正式投入使用。这一刻,标志着我们彻底攻克了最后的技术壁垒,将盾构机的所有核心技术,都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这个曾经弱小、稚嫩的技术“生命体”,通过不断的学习、适应和进化,终于完成了自我超越,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2012年,国产盾构机首次走出国门,出口到马来西亚并圆满完成施工,此后,新加坡、意大利、波兰……中国制造的钢铁巨龙开始驰骋在全球21个国家的地下。



到2018年,国产盾构机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90%,在全球市场更是占据了三分之二的份额。仅仅这一年,就出口了127台,金额高达3.69亿美元。

我们的崛起,直接把全球盾构机的市场均价拉了下来,降到了约2260万元人民币一台。曾经高高在上的西方巨头们,不得不放下身段,参与到平价竞争中来。

最具有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2019年,曾经的盾构机“三巨头”之一的日本,开始反过来向中国采购盾构机。攻守之势,彻底易形。



笔者以为

回到开篇那个关于“代价”的问题,今天的中国可以自信地回答:代价不再是生命,而是我们自主创新的智慧与决心。盾构机的逆袭,它证明了一条道路的可行性。

今天,当我们为盾构机的成就而自豪时,更应该看到,在芯片等其他仍被“卡脖子”的领域,相似的战斗正在打响。盾构机隧道里传来的阵阵轰鸣,不仅仅是建设的声音,更是时代的回响。它预示着,更多“反守为攻”的中国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今天,全市停课!海南多地紧急通知

今天,全市停课!海南多地紧急通知

鲁中晨报
2025-11-04 16:15:02
每天吃一个鸡蛋错了?医生建议:上了年纪的人,鸡蛋应该这样吃

每天吃一个鸡蛋错了?医生建议:上了年纪的人,鸡蛋应该这样吃

品读时刻
2025-11-04 09:05:32
通背拳传人,差点被扇死?

通背拳传人,差点被扇死?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04 14:25:29
爸爸姓“滚”,为给双胞胎取名愁到失眠,爷爷急中生智获全家点赞

爸爸姓“滚”,为给双胞胎取名愁到失眠,爷爷急中生智获全家点赞

民哥台球解说
2025-11-03 15:07:23
赖清德祖坟找到,叔叔舅舅承认,网友喊话改名安培清德

赖清德祖坟找到,叔叔舅舅承认,网友喊话改名安培清德

李博世财经
2025-11-04 14:07:39
湖媒高呼艾顿像头野兽!轰29+10+3帽湖人生涯夜 年薪800万太超值

湖媒高呼艾顿像头野兽!轰29+10+3帽湖人生涯夜 年薪800万太超值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11-04 13:42:42
上海龙吴路打人后续:表妹赔押金搬家,"不和解"戳痛沪漂引热议

上海龙吴路打人后续:表妹赔押金搬家,"不和解"戳痛沪漂引热议

八斗小先生
2025-11-04 16:03:23
香港餐厅收内地客“天价”小费?港人怒批:香港结业潮是有原因的

香港餐厅收内地客“天价”小费?港人怒批:香港结业潮是有原因的

财经八卦
2025-11-03 20:09:15
比缅北更恐怖!曾经的旅游胜地,如今黄赌毒俱全,性交易随处可见

比缅北更恐怖!曾经的旅游胜地,如今黄赌毒俱全,性交易随处可见

来科点谱
2025-10-24 09:25:32
赖清德公开拒统,话音刚落,国防部说出他的结局,洪秀柱一锤定音

赖清德公开拒统,话音刚落,国防部说出他的结局,洪秀柱一锤定音

阿七说史
2025-11-03 18:29:43
大行公告!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信用卡等

大行公告!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信用卡等

新浪财经
2025-11-04 15:59:49
安帅:内马尔能力很强,但我不会带缺比赛强度的球员去世界杯

安帅:内马尔能力很强,但我不会带缺比赛强度的球员去世界杯

懂球帝
2025-11-04 13:15:07
21次失误+狂丢120分!卡登组合燃尽,泰伦卢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21次失误+狂丢120分!卡登组合燃尽,泰伦卢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毒舌NBA
2025-11-04 19:25:53
张建华投案了,军工系统不声不响,背后有啥猫腻?

张建华投案了,军工系统不声不响,背后有啥猫腻?

音乐时光的娱乐
2025-10-30 04:53:07
赖清德下令让台军实弹备战,蒋万安也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

赖清德下令让台军实弹备战,蒋万安也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

文雅笔墨
2025-11-04 09:18:55
悲剧发生了!广州一16岁女孩停经2月,系边缘性行为致“葡萄胎”

悲剧发生了!广州一16岁女孩停经2月,系边缘性行为致“葡萄胎”

火山诗话
2025-11-03 18:53:05
记者:没三大球星湖人都能超预期发挥,等詹姆斯复出他们真有戏!

记者:没三大球星湖人都能超预期发挥,等詹姆斯复出他们真有戏!

氧气是个地铁
2025-11-04 19:41:30
阿里前高管掌舵山姆,APP界面遭狂喷:一股盒马味!

阿里前高管掌舵山姆,APP界面遭狂喷:一股盒马味!

雷科技
2025-11-03 22:13:43
看懂黄牛“大逃杀”,就看清了茅台的实境

看懂黄牛“大逃杀”,就看清了茅台的实境

阿尔法工场
2025-11-04 11:08:15
警惕!这种“毒碗”已经上黑榜了,检查一下,家里有的赶紧扔了吧

警惕!这种“毒碗”已经上黑榜了,检查一下,家里有的赶紧扔了吧

削桐作琴
2025-10-24 15:45:22
2025-11-04 20:39:00
基斯默默
基斯默默
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哦~
5511文章数 3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安世半导体风波还在继续 德国巨头们紧急寻求中国豁免

头条要闻

安世半导体风波还在继续 德国巨头们紧急寻求中国豁免

体育要闻

27岁热刺门将,夺冠后退役当导演

娱乐要闻

爸爸去哪儿6孩子现状,个个不同

财经要闻

马斯克"万亿薪酬"计划,突爆重大利空

科技要闻

硅谷甄嬛传:奥特曼优雅挑衅马斯克狠狠回击

汽车要闻

把海岸诗意织进日常 法拉利Amalfi重塑超跑生活方式

态度原创

旅游
手机
本地
游戏
公开课

旅游要闻

暖心护航“享老游”,日照交通能源发展集团车辆运营公司与您同行

手机要闻

苹果推出全新App Store网页版:更完整的浏览体验

本地新闻

秋颜悦色 | 在榆中,秋天是一场盛大的视觉交响

Atlus这款JRPG推出试玩版!Steam好评率高达93%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