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国民党主席选举,上演了一幕台湾地区政治的奇观,国民党与民进党两方政治人物罕见联手,痛打国民党主席参选人郑丽文。郝龙斌、赵少康、张亚中、罗智强组成了“民调落后者联盟”,开始对郑丽文进行围剿。
但非常可笑的是,“民调者落后联盟”竟然用大规模使用网军来抹黑郑丽文。特别是赵少康,竟然公开喊话郑丽文应该约束网军。事实上,赵少康作为资深媒体人,不是国民党参选人,应该在此次国民党主席选举中保持中立。
![]()
蓝绿联手的罕见图景
2025 年 10 月的台湾政坛,被国民党主席选举的硝烟笼罩。这场决定政党未来走向的选举,在投票日前一周出现离奇转折 —— 原本分属蓝绿阵营的政治力量,罕见形成针对领跑者郑丽文的围剿态势,打破了岛内政治斗争的固有格局。
郑丽文的领跑姿态曾十分稳固。10 月 9 日公布的国民党内部民调显示,她以 44.5% 的支持率领先第二名郝龙斌 25.6 个百分点,凭借 “改革派” 标签与韩国瑜阵营的加持,成为最被看好的候选人。
![]()
但这一优势迅速引发连锁反应,郝龙斌、张亚中、罗智强三位参选人率先调整策略,形成被外界戏称为 “民调落后者联盟” 的战术阵营,将攻击矛头集中指向郑丽文。
更值得关注的是民进党阵营的动向。尽管未直接加入联盟,民进党 “立委” 却在同一时段密集发声,炒作郑丽文 “与境外势力关联”“接受金主操盘” 等话题,与国民党内反对力量形成呼应。
这种跨阵营协同操作,在以往国民党内部选举中极为罕见,被台媒形容为 “政治光谱暂时失效” 的特殊现象。
![]()
从议题攻击到网军混战
“民调落后者联盟” 的攻击始于政策议题的交锋。10 月 8 日,郑丽文一句 “若当选将拜会日本政客高市早苗” 的表态,成为对手发难的突破口。
高市早苗以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右翼立场著称,这一表态刺痛了国民党内 “军系” 党员与深蓝选民的神经,网络上 “国民党失根失魂” 的批评声浪迅速蔓延。
郝龙斌率先借势出击,10 月 9 日在台中政见会上抛出 “一对一大辩论” 挑战,直指郑丽文回避两岸议题,质问其 “与高市早苗交往是否有利于两岸和平”。
![]()
张亚中紧随其后,公开宣称郑丽文阵营存在 “金主操盘”,直言 “党已被金权政治腐蚀”,将其推上道德审判台。
罗智强则通过驳斥退选传闻制造 “弃保焦虑”,暗示自己才是 “最大公约数”。三人虽攻击角度不同,却形成密集火力网,使郑丽文被迫从进攻转为防守。
议题攻击很快升级为网军对抗。郝龙斌在社交媒体发文,暗示遭到 “有组织的境外势力网络攻击”,这一说法被非候选人的赵少康放大。
![]()
身为资深媒体人的赵少康召开记者会,妄称 “大量 AI 合成网军介入选举”,并将矛头指向大陆,同时公开喊话郑丽文 “应约束网军”。
但这一指控很快遭遇反噬,有网友梳理发现,赵少康口中的 “攻击言论”,部分 IP 地址指向郝龙斌支持者聚集的论坛,且存在批量注册的账号特征。
![]()
网战的混乱程度随选情升温持续加剧。社交平台上出现大量针对郑丽文的匿名爆料,从 “学历质疑” 到 “职场旧事” 无所不包,其中多条信息被证实为伪造。
郑丽文阵营则发布数据称,单日监测到超过 2 万条恶意攻击内容,涉及 1200 余个疑似批量注册的账号,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操纵舆论,使选举沦为 “网军混战”。
![]()
“历史哥” 的仗义执言
就在阵营对抗愈演愈烈之际,深耕台湾历史研究的学者 “历史哥” 李锡锟通过视频账号发声,打破了一边倒的围剿态势。这位以敢言著称的评论者,在 10 月 11 日发布的视频中,逐一梳理了选举中的争议焦点,引发广泛关注。
针对 “拜会高市早苗” 争议,李锡锟指出,政治人物的对外交往表态需兼顾历史情感与现实需求,但攻击方刻意回避郑丽文后续 “会当面批评其错误历史观” 的补充说明,存在明显断章取义。
对于网军问题,他展示了第三方机构的监测报告,强调 “双方阵营均存在有组织的舆论操作”,赵少康作为非参选人,“更应呼吁停止网战而非单方面施压某一方”。
![]()
视频中最受关注的部分,是对 “蓝绿联手” 本质的剖析。李锡锟直言,民进党看似中立的批评,实则是希望借国民党内耗削弱其竞争力,而 “民调落后者联盟” 的形成,反映的是国民党 “理念模糊、派系林立” 的结构性问题。
他特别提到,赵少康作为媒体人,本应保持中立观察,却深度介入选举攻防,“违背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准则”。
这条视频在 24 小时内播放量突破 500 万次,不少网友留言表示 “看清了选举背后的利益博弈”。在台媒发起的 “最具公信力选举评论” 投票中,李锡锟的发声以 38% 的支持率位居第一,其观点被多家媒体引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舆论风向。
![]()
政党困境与民意转向
这场围绕郑丽文的围剿战,实则是国民党深层危机的集中爆发。郝龙斌、张亚中、罗智强的临时结盟,本质是利益妥协的产物 —— 三人分别代表 “宫廷派”“深蓝保守派”“中生代”,彼此间存在诸多政策分歧,却因共同的对手暂时搁置矛盾。
这种脆弱的联盟关系,在 10 月 12 日马英九一句 “不用郝龙斌担心” 的表态后出现裂痕,台媒开始热议 “弃罗保郝” 的可能性。
![]()
郑丽文的处境变化,折射出选民心态的微妙转向。她最初的领跑,源于基层党员对 “世代交替” 的渴望,但 “拜会高市早苗” 的表态暴露了政策表述的粗糙,而对手炒作的 “金权标签”,则触碰了台湾民众对政治腐败的敏感神经。
10 月 12 日更新的民调显示,郑丽文的支持率降至 30%,领先优势缩小至 12.6 个百分点,部分中间选民开始流向立场更为温和的候选人。
民进党在此次事件中的角色同样耐人寻味。绿营 “立委” 的选择性发声,既避免了 “干涉他党选举” 的指责,又达到了削弱潜在对手的目的。这种 “借力打力” 的策略,被政治评论员解读为 “为 2026 年县市长选举布局”,试图在国民党内耗中巩固自身优势。
![]()
结语
随着投票日临近,这场充满戏剧性的选举仍在发酵。“民调落后者联盟” 的攻击是否会持续升级,郑丽文能否挽回选民信任,蓝绿之间的微妙平衡如何演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而这场选举暴露出的网军干预、派系斗争等问题,不仅考验着国民党的整合能力,更折射出台湾政坛的深层积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