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三国最强父子,非孙坚、孙策父子、曹操、曹丕父子、亦或关羽、关平父子莫属,可你可知道,还有一对父子,他们的战绩更加惊人?有一人凭智谋拿捏吕布,他的儿子又让“常山赵子龙”栽在了计谋之下——他们是谁?程昱与程武。
为何说程昱能拿捏吕布?曹操征伐徐州,吕布趁机偷袭兖州,连环乱动,一时间兖州大乱,曹操孤身告急。就在这生死存亡之刻,程昱站了出来。他曾在东郡东阿担任县令,深得士民信服。兖州诸县纷纷响应吕布,范县、东阿两处县令皆心惶惶,甚至想合从投降。程昱闻讯,连夜赶到范县城下,拱手而立,低声道:“大将军飞矢所向,我等自知非敌手。今若出城迎降,或可保全黎庶。”范县县令却说不定,脑中尽是吕布方天画戟的威风。程昱见状,只得退回东阿,再次劝告:“形势危急,唯有坚壁清野,静待大将军归援。”于是他召集幕僚,夜宿城头,设下数道简易壕沟,又令百姓用昼夜不止的鼓声扰乱敌军营帐。
而此时,吕布果然按图索骥,日日骚扰范东二县,却迟迟攻不下,也未能斩断曹操的军粮。吕布只好放弃声东击西,先后派遣先锋张辽进逼东阿,还让他在半夜雪夜中强攻营门。程昱手握城防,声东击北将百余精骑隔绝后路,张辽大惊,暂时退兵。多番试探之后,吕布进退两难,只能稍作收手。
![]()
目的达成之余,程昱并未就此止步。他深知兖州若失,曹操根基尽毁。于是挥笔写下密策,呈与曹操:“敌方主帅锐气正盛,却因久攻无果,士卒疲惫;若大将军速返兖州,借我两县坚壁清野之利,可一举围歼。”曹操接筹略,连夜率十余营精骑飞奔归援。数日后,曹操部队与程昱合兵于范东,合围吕布主力,吕布防线摇摆,始知大势已去,只能仓皇撤走。
可见,若无程昱的“坚守范东、鼓扰夜战”之计,曹操不可能在兖州立足。更别说,程昱不仅拖住了吕布,还为曹操赢回了踞守荆棘的关键时间。程昱凭借智慧与威望,几乎是一人力挽狂澜,拿捏了那个“无双猛将”。
![]()
那么,程昱之子程武,又是如何击败赵云的?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令赵云为先锋。蜀军自从定军山取桂阳,赵云自信心爆棚,常言“常胜之师,无不可破”,这话被曹营诸将都传了去。曹魏方面,主帅夏侯楙心知不可硬拼,正愁无良策,此时程武挺身而出。他自幼读《孙子》《六韬》,观兵书胜几何,便对夏侯楙说:“子龙虽勇,然连捷之后,必生轻敌之心。此时正宜引其深入,设伏于山谷,自可生擒。”夏侯楙点头:“依子计行。”
战前,程武率轻骑示弱,沿河而行,与赵云激战数合,旋即收兵后撤。赵云见曹军溃形毕露,挥戟大呼:“我当追之!”不待夏侯楙吩咐,便率中军直追。程武分令于侧翼,将曹仁、张颌等十数骑暗驻峡谷。赵云破竹前来,望四野一片寂静,忽闻草木颤响,箭如雨下。赵云单骑由谷中挺身而入,长枪横扫。只是埋伏之兵骤起,齐齐呼喊:“伏!”乱箭纷飞,将士厮杀。赵云挥戟斩开一路,却见背后又起重兵。
![]()
此时赵云已感凶多吉少。他跨赤兔马,举戟自咬指血,以示誓死。却见四面无援,只得长叹一声:“吾不服老,死于此矣!”旋即策马跳崖,坠入溪流,方才侥幸脱身。若非张苞、关兴适时救出,真要交代在此。
程武这一计,不仅破了赵云的锐气,也保全了曹魏左支右护的防线。若说程昱是魏公的智囊重臣,那程武便是继承父志、青出于蓝的奇才良将。
![]()
两父子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在敌强我弱的边缘,用智慧创造翻盘的机会。他们从不盲目与猛将硬拼,而是先审形势、寻破绽、设战略。程昱用外交和地利,稳住了吕布兵威;程武用假败与埋伏,制服了赵云名震华夏的勇猛。
后来程昱在官渡之战后,多次提出北伐议策,虽屡遭朝廷推诿,却一直是曹魏战略的中坚。程武也因屡建功勋,被授予中郎将,深得曹叡器重。可见,这对父子既有胆,又有识,实乃三国最强父子无疑。
![]()
三国那样英雄辈出,却少有如程氏父子这般静水深流,暗处决胜;他们没有“单骑救主”的传奇,却在关键时刻,撑起了整个天下的平衡。他俩堪称“三国幕后智勇双全”的最佳代言。
信息来源:《三国演义》;《三国志·魏书·程昱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