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到新疆洛浦县人民医院,援疆医生杨永刚跨越数千公里,带着中医的智慧与温度,在基层医疗的土壤上深耕。他以“简便验廉”为钥,解锁当地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困境;以“手把手带教”为桥,为洛浦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中医队伍”,让中医药的火种在南疆大地持续燃烧。
![]()
“杨医生,这药真管用,睡了个安稳觉,还便宜!”在洛浦县人民医院中医科诊室,一位失眠多年的老人握着杨永刚的手反复道谢。这样的场景,是他援疆日常的缩影。面对当地百姓经济条件有限的现状,杨永刚始终践行中医“简便验廉”的精髓,拒绝“大处方”“贵药材”,常用两三味、大部分不超过十味药的小方、经方,将每副药的费用控制在10元以内,用最少的花费解决百姓的病痛。
![]()
针对高发的失眠问题,他从《伤寒论》《温病条辨》《脾胃论》等经典中汲取灵感,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温胆汤化痰和胃、半夏泻心汤调和脾胃、黄连鸡子黄汤滋阴清热……几味常见药材配伍,便化解了许多人“入夜难眠”的困扰;针对胃病的病人,也多用经方去处理,如用丹参饮行气活血、茯苓饮健脾化饮、理中丸温中健脾、泻心汤散结除痞……也是便宜的几味药,解决了很多患者的痛苦。也有前列腺炎的患者每日流前列腺液,很是痛苦,予其缩尿丸加减几味药几天就解决了患者的隐疾。还有很多妇科病、皮肤病等也多用小方、经方去解决,也多有奇效。这些经典经方在他手中“化繁为简”,既守住了中医的根,又贴紧了百姓的需求,成了名副其实的“民生处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治病救人的同时,杨永刚更看重中医药知识在当地的传承。他带教的两名学生,是他倾注心血的“重点培养对象”。从门诊接诊到病房查房,他始终“手把手”教学:患者进门,先教学生如何通过“望闻问切”捕捉细节——看面相、舌苔颜色、摸脉象虚实、听患者主诉;分析病情时,他不急于给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拆解症状背后的病机,“为什么患者会口干?是阴虚还是热盛?”“这个脉象对应的是哪个证型?”;处方环节,他更是逐味药讲解功效,“这味柴胡能疏肝解郁,加在这里是为了缓解患者的情绪焦虑”“减去这味药,是因为患者脾胃虚弱,避免损伤正气”。在他的耐心指导下,两名学生逐渐掌握了辨证施治的思路,从“跟着看”变成“试着做”,慢慢能独立处理常见病症。
![]()
除了日常门诊和带教,杨永刚还主动承担起医院的会诊工作。每当遇到疑难复杂病例,无论是内科杂症还是术后调理,他都第一时间参与讨论,结合中医理论提出解决方案。有一次,产科遇到高烧不退的患者,他辨证施用竹叶石膏汤原方,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服药次日便体温骤降、恢复正常。他用中医的独特优势,为医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诊疗难题,也让更多医护人员和患者看到了中医药的魅力。
援疆的日子里,杨永刚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一剂剂平价良方、一次次耐心带教,把对中医的热爱和对百姓的关怀,融入了洛浦的每一个清晨与黄昏。他说:“能让中医药惠及更多基层百姓,能为这里留下会看病、能治病的医生,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而这份心愿,正化作南疆大地上最温暖的力量,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