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AI硬件赛道再起波澜。
未来智能宣布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启明创投超额跟投。
这是这家AI办公硬件公司在年内的第三次融资——继1月Pre-A轮、4月Pre-A+轮之后,资本的信任再度加码,也让这家低调而坚定的公司,正式走到聚光灯下。
据悉,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三大方向:一是持续丰富AI办公硬件产品矩阵;二是加速海外自主品牌viaim的建设和市场推广;三是加大对AI Agent等前沿技术的探索与投入。
![]()
三轮融资:资本追逐“可落地的确定性”
一级市场的嗅觉通常最为敏锐。
投资人们对公司价值的判断,往往取决于两个维度——“确定性”与“成长性”。前者是当下的底线,后者是未来的想象。
连续三轮融资的完成,意味着市场对未来智能的判断很明确:这是一家能把确定性做实的公司。
启明创投合伙人王世雨表示:“我们持续投资未来智能,是基于团队深耕垂直场景的产品化能力、已被验证的商业化效率以及构建AI办公生态的前瞻格局。”
这家公司成立仅两年,却在2024年就实现了盈利。今年618,未来智能与讯飞联合推出的AI耳机Pro3登上抖音、天猫、京东销量榜首,新款Air2环比增长近六倍。在一个以技术为起点、却往往难以走向消费者的行业,这样的成绩已经说明了一切。
![]()
从耳机出发,走出“最后一公里”
2021年,未来智能选择了一个看似“冷门”的方向——从耳机入手。
当时业内的主流逻辑是做软件、做模型、做云端,而他们反其道而行,专注于一个再日常不过的硬件。
但他们赌对了趋势。语音正在成为人和数字世界最自然的界面,耳机是这个界面最常用的入口。
未来智能从最基础的语音转写做起,逐步延伸到会议纪要、任务整理、实时翻译,再到如今的语音摘要、要点提炼、自动标题生成。产品功能的变化背后,是他们对一个核心命题的回答:办公场景的效率问题,依然值得被重新解决。
CEO马啸回忆说:“创业初期,我们最在意的不是模型的复杂程度,而是用户愿不愿意用第二次。”他强调“越垂直,越有用”的产品哲学。
耳机并非噱头,而是一种自然的入口。它能在会议、差旅、通话、备忘这些日常工作环节里持续发挥作用。
未来智能用这种“场景深耕”的方式,跑通了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市场的完整链条。
出海与延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如果说国内市场的成功,让未来智能站稳了脚,那么他们的下一步,则是把经验输出到更广阔的世界。
2024年,他们以香港、新加坡为起点,正式开启出海计划,并在美国CES展上推出独立品牌viaim。不到半年时间,viaim在北美市场销量增长7倍,在亚太区增长超过一倍,并在中东市场实现快速破圈。
![]()
这些数字背后,是他们对全球市场节奏的清晰判断——与其追逐潮流,不如做“时间的朋友”。
他们并未盲目铺量,而是以极其克制的节奏试探各区域市场的接受度:北美注重体验,中东偏重设计,亚洲看重性价比。
这一策略,让未来智能的全球化路径保持了罕见的稳健。
与此同时,公司也在着手构建新的产品生态。围绕核心的“viaim大脑”,他们正在布局多个终端设备,让语音、视觉、触控等交互方式彼此打通。耳机只是起点,后续产品将覆盖更广的办公场景,从记录、整理到决策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工作体系。
未来智能内部称之为“一脑多端”策略——让不同设备共享同一底层智能系统,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与用户粘性。
当技术热潮渐渐冷静,留下的往往不是最快的人,而是最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从录音笔、会议记录器,到智能耳机、办公助手,未来智能正试图复兴一个古老的命题——让工具重新理解人。
这或许正是这家公司的价值所在:当人们习惯了AI的抽象叙事,未来智能选择回到最具体的地方——办公室里的那一场会议、那一个瞬间、那一段需要被记录的对话。
欢迎扫码加群参与讨论
我们相信认知能够跨越阶层,
致力于为年轻人提供高质量的科技和财经内容。
稿件经采用可获邀进入Z Finance内部社群,优秀者将成为签约作者,00后更有机会成为Z Finance的早期共创成员。
我们正在招募新一期的实习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