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始
在广州 7000㎡的建筑载体中,雪蕾香氛博物馆以 “全球最大香专题互动型博物馆” 的定位,成为香氛文化传播的全新标杆。
此次由立品设计耗时三年打造的空间,通过近 20 个展区、50 余种互动装置与超 300 处闻香点位的系统布局,以 “以香感知世界” 为核心理念,重构了公众与香文化的连接方式。
![]()
PART 1
——空间营造:光影与留白的气味转译
立品设计在空间基底打造上,依托原有建筑框架,将香气流动的抽象轨迹转化为具象设计语言。以中庭为核心,大面积留白配合自然光影的呼应,赋予首层公共区域通透轻盈的基调,为后续的气味体验铺垫了沉静氛围。
![]()
![]()
首层作为香氛文化的 “体验入口”,实现了零售、服务与调香装置的有机融合。楼梯既承担核心动线功能,又成为 “气味叙事” 的扩散起点,中空处的弧形墙梯与倾泻而下的自然光交织,形成极具辨识度的空间记忆点。咖啡区则通过休憩区的墙体错落设计,让自然光自然渗透,使光影成为空间的动态组成部分,兼顾功能分区与空间连贯性。
![]()
![]()
![]()
![]()
![]()
![]()
![]()
PART 2
——核心装置:AI 驱动的互动体验闭环
贯穿五层空间的 “全球最大 AI 调香装置”,是博物馆的技术核心与叙事枢纽。一楼的 AI 调香机器与沿楼梯垂直排列的香精罐精密联动,构建起从偏好采集到成果生成的完整体验链条。
![]()
![]()


![]()
![]()
![]()
观众入场时领取的 “闻香卡”,成为互动体验的关键媒介。通过场馆内 300 多处场景化闻香点的评分反馈,系统采集并分析个体香气偏好数据,生成个性化报告后同步至 AI 调香机器,最终定制出专属香氛。
这种技术赋能的互动模式,将被动参观转化为深度参与,彻底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单向信息传递壁垒。
PART 3
——展区叙事:从文化溯源到五感通感
博物馆的展区布局遵循层次递进的叙事逻辑,引导公众逐步深入香氛的多维世界。二层与三层的常设展览 “世界用香博览”,通过四个展厅系统梳理东西方千年用香脉络 —— 从古代文明的用香起源,到中华香文化的传承演变,再到香水工业的发展历程与香料简史,让观众在气味中追溯文明印记。
![]()
![]()



![]()
![]()
![]()
![]()
![]()
![]()
![]()
![]()
![]()

四楼 “香的通感” 专题展厅则以五感为线索,通过趣味场景与感官装置,具象化呈现香气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的关联,使公众在游戏化探索中理解气味影响多重感知的神经机制。
![]()
![]()
![]()

![]()
![]()

![]()

![]()
在香气旅途的终点,智能报告中都记录着每位观众的闻香足迹。位于参观动线最末端的DIY调香工坊,以圆柱形岛台为最小单位,提供从香水、香薰到香氛蜡烛的个性化创作与定制DIY平台,满足观众在观展结束后想要调配一瓶专属香水的创作欲和探索欲。
![]()
![]()
![]()

![]()
![]()
![]()
![]()

![]()
立品设计以 “气味叙事” 为核心线索,通过场景递进、个性化服务与沉浸交互的融合,将抽象香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立体体验。
这种设计实践精准契合了未来文化空间的发展趋势 —— 公众需求从被动接收转向深度共创,而技术驱动的互动模式则持续突破文化表达的边界。不仅为香氛文化传播提供了新范式,更为文化空间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雪蕾香氛博物馆品牌与室内设计全案
项目年份:2025
项目面积:7000㎡
项目位置:中国,广州
工作室:立品设计
图片摄影:形在空间摄影 HereSpace 贺川
视频摄影:陈荣清、温惠健
![]()
出版 | 传媒 | 材料 | 空间
![]()
ACSBOOKS
中国 · 深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