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一位名叫孙洙的退隐官员正在书房里奋笔疾书。这位号“蘅塘退士”的学者,曾任江宁府教授,深谙诗学精髓。
他有感于市面上卷帙浩繁,动辄数百上千首,让初学者望而却步的唐诗选本,下决心编选一本既要涵盖唐诗的各种风格流派,又要篇幅适中,更适宜初学的唐诗读本。
![]()
孙洙与继室徐兰英共同商榷,经过反复斟酌、精心筛选,从五万余首唐诗中精选三百一十首,涵盖七十七位诗人,最终编写成了这部《唐诗三百首》。
得益于他那独到的眼光、精当的选材,《唐诗三百首》一经问世便成为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选本,到了“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
在这部经典选本里,开篇之作是张九龄的《感遇・其一》,透着盛唐的开阔与风骨;压轴的 “压卷之作”,便是通俗易懂又寓意深远的诗作《金缕衣》。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但大多数唐诗选本,署名为杜秋娘。
杜秋娘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
她生于金陵,年少时因家道中落沦入青楼。唐代的青楼既是寻常烟柳之地,也是文人雅士云集的文化场所。
在这里,杜秋娘学会了歌舞技艺,更在与文人墨客的交往中涵养了诗才。她就像一株空谷幽兰,在看似污浊的土壤中绽放出独特的芬芳。
![]()
十五岁那年,镇海节度使李锜宴请宾客。杜秋娘演唱了这首《金缕衣》,让这位封疆大吏为之倾倒,当即为她赎身。
杜秋娘一个青楼歌姬跃身成为节度使府的宠妾,只是命运无常,李锜后来起兵反叛失败,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没入宫中。
在深宫之中,杜秋娘再次凭借才华获得唐宪宗青睐。她从宫女做到傅姆,掌管宫中歌舞,甚至参与皇子教养。
这期间,她亲历了唐宪宗被害、穆宗继位、漳王被废等重大事件。晚年,她参与一场权力斗争,决心除掉宦官王守澄,立李凑为帝。不料失败被遣返金陵,穷困潦倒。
杜牧在《杜秋娘诗》中记载了她“穷且老”的境况。这个曾历经繁华的女子,最终在故乡静默离世。
杜秋娘的一生起起落落间,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这首《金缕衣》,也是她人生的最好诠释。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开篇两个“劝君”,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
一边是 “金缕衣” 这样的物质诱惑、财富地位。一边是 “少年时” 这样的宝贵时光,
青春年华。
一弃一取之间,将作者的态度表达得无比鲜明,教导我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做出明智选择;一定要珍惜眼前时光,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大好年华浪费到去追求功名利禄。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的意象在此成为诗眼。既指具体的花朵,也暗喻人生中的机遇、爱情与理想。
“花开” 绚烂美好,一定要好好珍惜把握,要不然 “无花”时,你就会感叹错失良机的无奈与悔恨。
同时花开花落的短暂,又暗含了生命的脆弱,时间的无常,与前两句相呼应,形成了一种一唱三叹的节奏感,仿佛是作者在耳边恳切叮咛,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
这首诗最表层的,是 “珍惜时光” 的劝诫,提醒人们莫要虚度年华,这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直白道理;
再深一层,是 “价值取舍” 的智慧,告诉人们要在物质与精神、外在繁华与内在成长之间做出正确选择,不要被眼前的诱惑蒙蔽;
更深一层,是 “积极行动” 的鼓励,“堪折直须折” 并非提倡及时行乐,而是说当机遇和美好出现时,要勇敢地去追求、去把握,充满了进取精神;
我认为还有最核心一点,是它承认生命有限、人生无常的悲剧底色,却不因此消沉。
![]()
真正的英雄,是认识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这首诗也表达了这一点,在认识到人生有限的前提下,我们更要活出每一刻的精彩,让生命如花开般绚烂。
正因为这首诗蕴含着如此丰富的内涵,它才能穿越千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一种文化记忆。人们在感慨时光、面临选择时,都会不自觉地念出。
这或许就是蘅塘退士将《金缕衣》置于卷末的深意——在读完三百首唐诗的绚烂之后,最后提醒我们:最美的诗篇,要用自己的人生去书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