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李显龙说得没错,即使不是特朗普上台,中美贸易战也不可避免

0
分享至

李显龙聊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说没想到这么猛烈,直接给全球贸易体系来个大冲击。特朗普2025年1月20日二度上台后,很快就重启贸易战套路,2月1日宣布对中国商品加10%关税,对其他国家部分进口加25%。

李显龙说,美国民主党共和党在对华问题上意见出奇一致,都觉得中国发展太快,威胁到美国领先地位。

民主党那边,拜登从2021年上台就没撤掉特朗普时期的大部分关税,还加码管制芯片出口。共和党更不用说,特朗普一上来就推“美国优先”,但李显龙点出,根子在两国利益冲突上,中国要维护发展权益,美国要守住霸主位置,这矛盾早就在酝酿。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签令,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25%关税,理由是知识产权问题。中国马上反击,对128项美国产品加关税。从那时候起,关税一轮轮加码,7月6日美国对340亿美元中国货动手,中国同步回击。

9月24日,美国再加2000亿美元,中国跟上600亿美元。2019年5月10日,美国把2000亿那部分从10%提到25%,中国停买美国农产品。年底签第一阶段协议,缓和点,但没解决核心。2020年疫情一来,美国指责中国瞒报,关领馆,中国加强出口管制。

拜登上台后,2021年3月18日阿拉斯加会谈,双方吵得挺凶。2022年美国通过芯片法案,限对中国半导体。2023年又查中国电动车补贴。



特朗普2024年11月5日大选赢了,2025年上台后动作更快。4月2日宣布“解放日”关税,对中国商品至少10%,有的更高。中国回应限制关键矿产出口。

7月30日,特朗普用232条款对铜产品加关税。8月11日,摩根大通报告说,这波关税推高美国物价,家庭平均多掏1300美元。

10月7日,纽约时报说特朗普又给农民援助,因为中国不买美国作物。贸易战不是光经济,还牵扯科技、地缘。稀土出口限了,好莱坞电影进中国少了很多,芬太尼合作也卡壳。美国债券市场利率升,价格跌,股市晃荡,道琼斯指数2025年3月掉5%。



李显龙说,这矛盾不是特朗普发明,美国从奥巴马时代就搞“亚太再平衡”,2011年推“选择美国”计划,拉外资回流。

2012年加强南海军事,演习频频。民主党也好,共和党也罢,对中国看法都硬起来,认为中国“步步紧逼”。李显龙在去年3月24日新加坡海事周聊天时,还说美国精英层有比特朗普更鹰派的人,比如副总统万斯,用“乡巴佬”讽刺中国,说华盛顿有人嚷嚷真打仗。

这说明,美国对华政策有跨党派共识,不是换总统就能翻篇。



为什么不可避免?因为结构性问题。中国经济体量大,制造业强,美国逆差年年高,2024年对华逆差超3000亿美元。美国觉得中国补贴产业,不公平竞争。

中国则说这是发展权,WTO规则允许。美国要重振制造业,特朗普推关税想逼企业回国,但实际效果有限,很多公司转去越南、印度。拜登时代加的科技限令,让华为等公司难受,但中国自研芯片也加速。

贸易战烧到其他领域,李显龙说,如果贸易谈不好,其他合作也悬。中国限稀土,美国缺材料做电池;电影进口少,文化交流减;芬太尼不配合,美国毒品问题更糟。全球供应链乱套,202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经济增速降0.5%。



新加坡角度看,李显龙提醒大家,这是个长期过程。新加坡靠贸易吃饭,夹在中美好难做。他建议新加坡企业多元化市场,别全靠中美。

去年4月对话,他说喘息期90天没啥用,因为美国目标没变,减逆差、重振工业。如果达不到,还会更狠。

果然,2025年5月31日,特朗普把钢铝关税从各国提到50%。中国回击,全球企业头疼,转供应链成本高。



长远看,贸易战可能持续几年。谈判有,但核心难解。

李显龙说得对,这不是个人问题,是国家利益撞车。咱们普通人得明白,世界变复杂,准备好面对压力。新加坡经验是灵活,抓机会。中美贸易战提醒大家,全球化不是铁板一块,得有备无患。

希望对话多点,摩擦少点,但现实是长期拉锯。

参考资料
陈冰:中美贸易战进入决战,美国露怯了 直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墨羽怪谈
墨羽怪谈
制作不易,感谢喜欢
5126文章数 20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