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始于2011年秋。时年52岁的常师傅是长治一家工厂的车间主任,平时爱喝两口酒,身体壮得能扛50斤大米。直到某天早上,他蹲在车间厕所里,发现大便全是黑的,像铺了层墨。“以为是吃错了东西,没当回事,直到下午晕倒在机床旁。”
送医后,胃镜结果像块石头砸下来:胃癌中期。医生要求立即手术,可术前检查发现他有多年的陈旧性心梗,心脏功能不足以支撑开刀。常师傅只好先去心内科调了3个月,直到2011年6月19日,才在山西医科大一附院完成胃癌根治术。
![]()
手术很成功,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术后的6个周期化疗,他掉光了头发,吃什么吐什么,却咬着牙熬过来——“想着只要切了瘤子,就能回去上班。”复查时肿瘤指标正常,CT没摸到病灶,家人都以为“这场病算过去了”。
平静只维持了2年。2013年12月5日,常师傅攥着复查报告坐在医院走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了。”癌细胞像漏网的鱼,悄悄钻进了淋巴系统。
医生建议继续化疗。可这一次,他的身体没那么“抗造”了:刚做一次化疗,就咳得整夜睡不着,手脚麻得连筷子都拿不住,连最爱的手擀面都咽不下去。更压得他喘不过气的是经济压力——化疗药一瓶上千块,家里的积蓄已经见了底。
“我跟老伴儿说,要不就不治了,省得拖累孩子。”常师傅回忆,那时他天天盯着窗户发呆,连孙子视频都不敢接。
![]()
转机来自老同学的电话。“我有个朋友肺癌,找郑州希福中医的袁希福院长调了几年,现在能爬黄山了。”常师傅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2013年12月30日坐上去郑州的火车。
希福中医院的诊室里,袁希福院长翻着他的病历,搭脉时问:“最近咳得厉害?手脚麻不麻?”开了14副中药,说:“先补脾胃、调气血,把化疗伤的正气补回来,再慢慢抗癌。”
常师傅没抱太大希望,可喝了10天中药,他突然发现:“早上起来不咳了,能自己端起碗喝小米粥。”复诊时,他特意走了20分钟路到医院——“手脚不麻了,能走稳。”
这之后,他每月按时复诊,中药一喝就是8个月。2014年夏天,他已经能下楼散步,跟邻居下棋,甚至帮女儿接送刚上幼儿园的孙子。“复查时医生盯着CT片说:‘转移灶缩小了,状态比上次好多了。’”
![]()
又过了半年,常师傅的肿瘤指标完全稳定。他跟袁院长开玩笑:“我现在能扛孙子爬三楼,比你还能熬。”袁院长笑:“这就对了,中药就是帮你把身体的底子调回来。”
2024年9月,他特意跟着袁院长的团队参加“龙年中国行-山西站”活动。在晋祠的草坪上,他跟其他抗癌明星分享:“我不懂什么大道理,就是听医生的话,该喝药喝药,该吃饭吃饭。现在能看着孙子长大,能陪老伴儿慢慢变老,就够了。”
![]()
14年的抗癌路,没有惊心动魄的“反转”,只有一步步把身体“调回来”的坚持。而这,或许就是最真实的“重生”:不是战胜癌症,是和癌症“和平共处”,把日子过成原来的样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