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记者蹲一线丨“烂场雨”困二十天!宁阳抢收实战:跨省农机扎烂泥、烘干塔昼夜保粮

0
分享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亢 通讯员 侯亚菲

10月12日,泰安的连阴雨已持续20多天。宁阳县伏山镇大梁王村的泥地里,江苏宿迁来的履带式收割机“突突”碾过泥水。不远处的宁阳科委迅盛农机合作社里,周边农民正不断往这里送粮食来烘干。

——这是宁阳抢秋收的关键场景。从农户杜新良跨省找农机,到合作社撑起“烘干保障网”,每个环节既有抢收抢烘的拼劲,又有颗粒归仓的底气。10月12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扎进伏山镇的田间地头,直击这场细雨中的“抢收战”。

履带机跨省解困 杜新良渡“烂粮关”

10月12日上午,伏山镇大梁王村的杜新良站在自家玉米地里。虽然还下着小雨,但看着眼前的履带式收割机,他的愁容减了一半。连阴雨把地泡得透湿,轮式收割机根本进不来,有的玉米棒上已冒出星星点点的霉斑。他剥开一个玉米向记者展示:外皮看着还算完好,掰开后,霉点像小黑痣似的嵌在籽粒缝里。“这几十亩玉米,不少都这样,再拖几天,就全烂在地里了。”


找收割机有多难,杜新良跑遍周边乡镇才知道。他联系了十多个农机手,得到的答复都一样:“履带机都在抢收,没空闲。”直到10月11日晚上,杜新良得知江苏宿迁的宋祖广师傅正在连夜往这赶,才让他安下心来。12日凌晨三四点,宋师傅的车到了宁阳,杜新良早早在镇政府大院附近等着,天刚亮就领着收割机往地里赶。“外地师傅愿意来不容易,现在‘觅车’太难了。”杜新良一边帮着清玉米秆,一边说。


地里的泥裹在裤腿上,沉得晃悠,履带式收割机“突突”穿梭。一旁的运粮车上,肥城安驾庄镇来的肖女士正帮着搭手。“之前收花生,我总找老杜借农机;这回听说他缺拉粮的车,我一早就从安驾庄赶过来了。”她抬手抹了把脸上的雨珠,又说:“都是种地的,谁没个犯难的时候?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雇人收粮的难处,杜新良也尝够了。“国庆节那阵儿找工人收玉米,120元一天都不好找,现在涨到150元,愿意来的还是少。”他指着泥地里的脚印叹气,“这活太遭罪,没人愿意沾一身泥。”好在履带机效率高,他找的是3行履带机(一次性收割3行玉米),一亩收费120元,“比雇人快多了。”

上午10点多,收好的第三车玉米粒,杜新良让他的孩子运往附近的科委迅盛合作社,他在地里盯着收割机。但他的心里还悬着:“上两车都是按的6毛一斤,不知道这车给多少价,合作社按水分和发霉程度定价,5毛到6毛不等,人家也有成本,咱理解。”他还特意跟孩子叮嘱:“跟董师傅好好说,别因为价格争执。”

5毛8还是6毛1? 三分钱背后是“谁都不容易”

科委迅盛合作社的大院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标语被雨水打湿,红漆虽暗,却格外醒目。负责人董科委的父亲董广吉检查了这车玉米粒,对杜新良的孩子说:“你们的玉米粒水分实在太高了,只能给5毛8一斤。”


“这都干了,咋还比前两车便宜?”杜新良的闺女语气里带着不解。董广吉抓起一把玉米粒攥在手心:“你看着干,实则含水量大,上一车我测了,水分有43%到44%,水分太多了。”“俺爹也是急,好不容易找着履带式收割机,就想赶紧割了卖了省心。”杜新良的闺女赔着笑解释。一旁的儿子没搭话,掏出手机给杜新良打了电话,挂了后跟董广吉说:“俺家剩下的玉米品种不一样,剩下的没这么湿了。”

董广吉点点头,却没松口当下的价格:“我做粮食生意,只认品质不认品种,哪怕你拉来花生,含水量高了价格也得降。现在就两个方案:要么按5毛8收这车,后续好粮按6毛1;要么你等玉米干了再割再卖。咱都实在,你种地不容易,我也得顾着成本,互相商量着来。”

董广吉转头向记者解释,现在都这时候了,站到他们收粮食的角度来说,也不是品种的事了,主要是外皮水多。“不是我压价,你看这桶玉米,原来这是15斤多的湿玉米,烘干后只剩8斤半,损失快一半。”董广吉拎起一把烘干后的玉米粒向记者介绍,“国家标准水分不能超过14%,我这烘干塔得24小时盯着,一点也不敢松劲。”

他指着身后的烘干塔,塔身还沾着新漆的痕迹:“这塔连配套设施一共花了100多万,今年刚建好就赶上连阴雨,从9月底到现在就没停过。”说起合作社的由来,董广吉说:“2015年之前,我单干农机,收粮、耕地都得自己跑,效率低还顾不过来。后来镇农技站的人跟我说,‘你农机多,联合几户成立合作社,能帮更多人’,我就响应政策组了队。”如今合作社有不少机械设备,能统一调度,烘干、储存、销售一条龙,“这几年每年都增收,既方便了农户,我们也有奔头。”


13公里外的鹤山镇富润合作社,同样一片忙碌。负责人刘冬生介绍,合作社里共有9台循环式烘干设备和1台200吨连续式烘干塔连轴转,排气口的白汽在雨里凝成小水珠。“从9月12号到现在,机器就没歇过,一天能处理600吨湿粮,折成干粮有420多吨。”刘冬生擦了擦额头的汗,“农户收了粮没处晒,运到这儿随到随烘,24小时不停。”


目前,宁阳县富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已调配20余台玉米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等农用机械,成立3个机收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助农抢收,大大提高了秋收效率。截至记者发稿时,已助农收割玉米15000余亩,收储玉米12000吨、烘干7000余吨。

今年玉米不能吃?冬小麦晚播能行吗? 董广吉破惑支招

采访期间,针对网上热议的“今年玉米受阴雨影响能不能吃”“冬小麦种晚了会不会减产”两大问题,记者专门向董广吉请教,他结合实际情况逐一解答。

对于网友担心“阴雨导致玉米霉变,影响食用”的问题,董广吉拿起合作社烘干后的玉米粒,递到记者面前:“你看这烘干后的玉米,籽粒饱满还发亮,质量没问题。”他解释,目前农户收获的玉米会按品质分类处理:“好的玉米会送到饲料厂,稍微差一点的去淀粉厂,再差些的送去造酒精,真正供人直接食用的玉米糊、嫩玉米占比特别小,而且这部分都会经过严格筛选,根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网上的担心纯属多余。”

玉米还没收完,冬小麦播种的事,早成了不少人心里的疙瘩。董广吉结合实际种植规律给出了明确解答:“网上不少人担心种晚了麦子没产量,其实不用慌。”董广吉介绍,以前老话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两旁正当时”,那是过去的种植经验,现在气候和品种都有变化,过了霜降种小麦也不晚。

他进一步解释,麦子播早了反而不好——地温高容易让麦苗长得过旺,前期就把土壤里的养分消耗了,到春节后,麦苗反而没劲儿生长。现在过了霜降种小麦也没问题,甚至有农户尝试春节前种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来看,只要管理好了,春节前种的麦子到收的时候也能打一千多斤,不过晚播得注意多下点麦种。”

对于出苗时间,董广吉也补充了关键经验:“有句老话叫‘麦出七日时,麦出十日迟’,麦子从播种到出苗,七天最适宜,十天还没出来就种晚了,会影响分蘖(niè),进而影响产量。只要把握好这个出苗时间,晚播也能保证收成。”

百万补助+农机调度 宁阳“组合拳”全链保收

雨还没停,宁阳抢秋收的“组合拳”已打得扎实。记者了解到,政策层面,宁阳县委县政府设立150万元秋收专项补助,按乡镇种植面积和收获进度差异化补贴,调动基层抢收积极性;200万元小麦良种统供资金已落地,820万斤2025年度小麦良种已全部统供到位,为秋播备足“种子家底”。

农机调度方面,全县履带式收割机总量已达125台,剩余40台缺口将在三天内调配到位;100万平方米临时晾晒场地(约1500亩)已启用,优先保障种粮大户,剩余40万平方米(600亩)缺口也将在三天内落实,彻底解决“晾晒难”问题。

乡镇层面,伏山镇成立秋收专班,建立“每日调度、实时响应”机制,统筹21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6台履带式收割机(含20台外地调入)“歇人不歇机”抢收;6台烘干塔以每日750吨的处理量满负荷运转,目前全镇已完成2.6万亩玉米收获,占总面积的41.2%。

全县范围内,610支党员先锋队和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帮老弱病残户抢收;富润、科委迅盛等合作社撑起“烘干网”,从“收、运、储”到“烘、销”全链条护航。这场与阴雨的赛跑里,宁阳用“抢收不落地、烘干不耽误、播种有保障”的行动,把“颗粒归仓”的承诺落到了田间地头,为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添上了坚实的一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齐鲁壹点 incentive-icons
齐鲁壹点
找记者,上壹点!
589033文章数 823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