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带着6岁的双胞胎儿子小明和小亮来到南宁爱尔眼科医院检查,手里拿着两份差异明显的验光单,充满困惑:
哥哥小明右眼近视125度,眼轴长24.38mm;左眼近视175度,眼轴长24.49mm。弟弟小亮则为远视,右眼125度,眼轴24.38mm;左眼100度,眼轴24.54mm。她不解:两个孩子作为同卵双胞胎,遗传背景几乎一致,生活环境也相同,为何视力状况如此不同?
![]()
林泉教授借此案例,向所有家长传递了一个核心观点:
面对李女士的疑问,林泉教授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引导她仔细查看检查报告,并指出关键所在——“角膜曲率”。他解释道:“我们可以把眼睛比作一台照相机,角膜就像是相机镜头。即便机身相同,搭配不同镜头,成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
哥哥的角膜曲率在42.00D至43.00D之间,较为陡峭,折射角度大,光线进入眼睛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方,因此形成近视。弟弟的角膜曲率为39.00D,相对平坦,折射角度小,光线汇聚后的焦点位于视网膜后方,所以表现为远视。尽管两人是双胞胎,遗传基因相同,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眼球的形态结构——尤其是角膜曲率——出现了细微差别。正是这微小的差异,导致了一个走向近视,另一个仍处于远视状态。
![]()
打破“遗传决定论”误区:
父母均近视,孩子未必一定近视;即便是双胞胎,视力情况也可能完全不同。不能因父母视力良好就放松警惕,也不要因父母近视而放弃干预。
精准防控的基础——眼生物测量:
传统的电脑验光仅能反映“结果”(屈光状态),而全面的眼生物测量(包括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及裂隙灯检查等)才能揭示“原因”(屈光成分)。只有通过医学验光全面检查,才能找准孩子视力问题的根源。
针对性干预是关键:
对已近视的哥哥,重点在“控”,可通过配戴离焦镜片、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延缓眼轴增长。
对尚处远视的弟弟,重点在“防”,需监测其远视度数变化,避免下降过快,预防近视过早发生。
因此,孩子视力检查不应仅停留在“看视力表”阶段。一次全面的眼生物测量,才能真正帮助家长“读懂”孩子的眼睛。南宁爱尔眼科医院提供专业的医学验光检查、青少年屈光档案建立及个性化近视管理方案,致力于为孩子们的清晰视界保驾护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