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影市好一番厮杀,整体票房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这是市场大势,怨不得谁,尽管每部影片欣然上画,各种路演不遗余力,胜算如何却自有天意。这其中有一部《毕正明的证明》,光看片名并不知其类型风格,多少影响了它在市场上予人的第一印象——但凡片名靠近《人证》或是《人性的证明》,都会叫人一目了然。至于“毕正明”何许人也,能与观众有多少关系,进入影院前一概不知,因此可以说片名这前三个字等于无效。主人公姓名上的谐音梗,关乎孔子所说的“必也正名乎”,但这是在电影故事内部需要解决的问题,海报上的片名却需要虚张声势,诱人深入,这是商业逻辑。
直到深入了这个故事,才发现别有洞天:原来影片是以反扒为主线的犯罪题材,其中还包括了一个少年英雄的成长史,一对警匪双子星的隔空相望,一段少侠与魔女亦正亦邪的情感纠葛,其背景更包涵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一段中国铁路征程,由北往南的火车一路风驰电掣,众生世态里不乏刀光剑影,片尾下接“中国列车的高速时代”,驶向一片光明。
那真是一段热火朝天却又急速消逝的时光,足以唤起国民记忆,既惊心动魄,又可以怀着无限怅然心绪来追忆。其中元素可说是丰富异常,足见创作者有不小野心。《毕正明的证明》的特别之处,也在于撷取了那样一段时代切片,然后再创了一个旧时江湖,无比生猛,却又不无浪漫诗意。那个江湖不远不近,既不是“明朝末年,宦官当道”,也不是《天下无贼》所处的簇新锃亮的21世纪。它既古道热肠,又自带复古港风,属于是新旧交替的那个关口,幻梦一般,失不再来。
![]()
把故事时空如此前置,对于创作者而言,也能赢得更多自由,尤其是警匪之间的较量,更像一个披着现代外衣的武侠故事。好人永远无可质疑,所谓匪徒也都有被抛弃、被挟持、被否认的伤心前史,人性之复杂暧昧,足以娓娓道来。历史总是相似,就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导演张彻回大陆拍摄《大上海1937》与《西安杀戮》,讲的仍是《水浒传》那些民间故事的翻版,兄弟情深,快意恩仇,正邪不两立,乃至不惜盘肠大战,把这些故事放诸民国,更能为所欲为。
《毕正明的证明》固然呈现了彼时盗贼江湖的门派争斗,也会探讨所谓“盗亦有道”,放在今时今日将有怎样的不同诠释。电影用了无数快速凌厉的剪辑,展示偷盗手段的各样奇观,差不多就是武侠片里的特写镜头,电光石火,刀不血刃。阿城说中国的武侠片其实是舞蹈片,舞蹈动作之舒展利落,极具美感,在这部电影里,着重体现在一双手的翻转舞动,幻化出无限可能,甚至可说是一种曼妙无比的极限艺术,拥有这样技能的人,值得观瞻赏析。
以张天爱饰演的桃姐为首的一路盗匪,实属异类,不偷老弱,也并非要杀富济贫,无非是操持一桩生计活路。说到底还是民众内部之间的矛盾,通过治病救人可以走上正途,他们像是过去《聊斋》影视主题曲里所唱的,“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不过最后也会从见不得光的角落走入阳光之中。王安宇饰演的少年警察,在这样一出“无间道”中,由不得要把他们指认为同类。这个同类身份,无关男女、阶层、教养,重点在于情义二字。所谓万殊一辙,就是这个意思。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