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妈,听说你孙子请你去吃面条,结果晚上血糖一下子飙到16?怎么回事?”在小区门口,邻居李阿姨一脸疑惑地向张大妈打听内情。
谁也没想到,看似普普通通的一碗面,竟然让她的血糖突然升高。明明只吃了半碗,怎么反而比平时刚吃完米饭的感觉还糟?“白米饭升糖快”似乎早成共识,但现实中,有一种主食的升糖速度竟然是白米饭的8倍!
很多人却还在无意中把它当健康代餐,殊不知这恰恰成了高血糖、糖尿病朋友的大坑。到底是哪种主食如此“凶猛”?为什么专家反复提醒糖尿病人远离?稍后揭晓。
![]()
在我们一日三餐里,碳水主食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你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主食都“升糖”一样快。某种主食的升糖指数(GI)高达100以上,远远高于白米饭。有家人血糖偏高或者本身糖尿病的朋友,很多情况正是因为主食没选对,导致血糖控制始终达不到预期。
很多人以为,白米饭已经是升糖最快的主食。殊不知,比白米饭还“猛”得多的,其实是糯米制品。我们来看一组数据:白米饭的升糖指数约83-89(以葡萄糖为100),但糯米及其制品(如糯米团、粽子、年糕)的GI值高达132-145,相当于白米饭的8倍以上,且可以让血糖短时间内急剧上升。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糯米的支链淀粉含量极高,消化吸收速度远快于普通淀粉。消化后葡萄糖释放极快,几年糖尿病的张大妈说,“每次吃完糯米团或者年糕,都觉得口渴、心慌,明显感觉不舒服”。而面条、馒头、玉米等常见主食虽然也会升糖,但相较糯米而言“温和许多”。
权威机构《2022中国食品升糖指数白皮书》指出,糯米为升糖风险最高主食之一,糖尿病或血糖不平稳者尤其需要警惕。
![]()
糯米制品“升糖快”的背后,会带来哪些健康隐患?
首先,血糖短时间内大幅波动,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会加速胰岛β细胞损伤,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短时大量摄入高GI主食,会促使胰岛素大量分泌,一旦胰岛功能减弱,容易出现“低血糖反跳”反应,造成头晕、心悸等不适。
第三,长期吃高升糖主食的人群,体重更容易增加,肥胖、脂肪肝、血脂异常风险提升。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数据显示,每日进食高GI主食≥2次者,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上升约21.8%。
最令医生忧心的是,很多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甚至觉得“自己吃得少、没关系”,却忽视了升糖速度远比摄入量更危险。有研究显示,仅一小块糯米粽子即可让血糖两小时后飙高至初始值2.4倍。
![]()
既然糯米主食如此危险,日常饮食中该如何取舍?专家给出3条权威建议
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主食。如杂粮饭、糙米、全麦面包、燕麦等。这些主食GI值普遍低于60,消化慢,血糖波动更平稳。例如,糙米升糖指数约为55,甘薯为44,明显优于糯米及精白米。
适宜搭配非主食蔬菜及蛋白质。每餐建议有1/2蔬菜、1/4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豆制品,主食量合理控管。蛋白质与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吸收,减少血糖波动。
控制单餐糯米及高GI主食摄入总量。如遇特殊节日(端午、中秋),尽量将糯米粽子量“浅尝辄止”,或用低GI的杂粮、红豆、燕麦等自制替代,更为稳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要一口不沾糯米。对普通健康人来说,适量偶尔品尝影响不大。但已知有糖尿病、高血糖或者胰岛功能不良的中老年朋友,“严格避免高GI主食”是自我保护的底线。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