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的著名人物,其性格非常鲜明,用人也有三大标注:一、看对方是否为同乡,二、看对方是否出身黄埔,三、看对方是否无条件服从自己。简单来说完全就是那种古代的风格,靠一种关系来作为纽带。
在他的发家之路上,帮助最大的就是黄埔系,靠着这股力量,老蒋从一个国民党后辈崛起成为党内第一人,成功挤掉了胡汉民、汪精卫这些老资格。
作为回报,蒋介石对黄埔系也是异常重视,像陈诚、何应钦等黄埔教官;胡宗南、杜聿明、王耀武、张灵甫等黄埔学生都身居高位手掌大权。
不过在蒋介石心里,黄埔军校所走出最优秀的将军并非在自己麾下。解放战争后,老蒋不止一次感叹:我要表扬他,他是黄埔最优秀的将军,把他的学长和教官都打败了!是我这个校长的失职,在黄埔对他关心不够,以致他投奔了共产党!
这个话语中的“他”就是新中国赫赫有名的元帅林彪。
![]()
黄埔军校成立之初,国共两党的合作十分紧密,因此在前六期也有不少共产党员,像蒋先云、徐向前、陈赓等都与蒋介石有过直接接触。
蒋介石评价蒋先云为“我最得意的门生”,对其非常看重,黄埔校内当时有句话叫“大蒋小蒋情同父子”。
“大蒋”曾在黄埔动员大会上说出:待将来革命成功,我解甲归田之时,你们这批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可以接我的班。
蒋先云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的革命意志也非常坚决,哪怕蒋介石对他再看重,中山舰事件后他还是选择了公然决裂,离开了国民党阵营,只可惜25岁牺牲在了北伐之中,否则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
对徐向前,蒋介石的第一印象就不太深刻。最初老蒋为了拉拢人心经常会找黄埔学生聊天勉励,一次他找了包括徐向前在内的十来个山西学生谈话。
其它几位同学在蒋介石问起时都会侃侃而谈,顺便表达一下忠心,但性格内敛、口音浓重的徐向前只是老老实实地回答了几个问题,也没有过多表现自己。因此没聊多久,蒋介石就让徐向前先出去了。
有的人才能在外,有的人才能却在内,徐向前明显就是后一种,他进入红军后很快大展身手,多次击败国民党部队。
这时蒋介石稍稍有些后悔,派人去徐向前老家找到徐父,妄图从这层关系中再拉拢昔日的学生。结果徐向前的父亲早就知道蒋介石的为人,因此只是推说儿子去报考黄埔军校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也不知道是不是被那校长关了起来。
蒋介石听闻后只是说了句“不识抬举”,就再也没有找过徐向前。
![]()
对陈赓,蒋介石是又爱又恨。1925年东征陈炯明时,蒋介石亲往第三师督战,结果在华阳一带,第三师被陈炯明部主力包围,损失惨重。蒋介石接连组织了三次抵达,全都无济于事。
眼看兵败如山,蒋介石心灰意冷准备举枪自尽,一旁的陈赓死死将他拉住,然后抱起他一路狂奔冲出了包围圈。
到达安全地带后,陈赓不眠不休跑到了何应钦第一师处搬来了救兵,这才让蒋介石彻底平安。这份情老蒋倒也记在了心里,后来用另外一种方式还了回去。
1932年底陈赓因腿部负伤前往上海治疗,由于熟人太多不幸被叛徒认了出来,因此被国民党给抓住了。在江西坐镇“剿共”的老蒋得知消息后,当即让人把陈赓带到南昌行营接见。
![]()
蒋介石以师生之情拉拢,并隐晦地许以国军军长的职务,但陈赓不为所动,两人最终谈崩了。当年蒋介石极端反动,只要是抓住了共产党,向来都是从速从严。但怎么来处置陈赓这个救命恩人,老蒋也犯了难。
最后在宋庆龄、邓文仪、宋希濂等人的一再求情下,蒋介石答应将陈赓压往南京看管。其实这就是给大家一个台阶,不在南昌自己眼皮底下跑掉,那就不算自己放走的。
果然,到了南京陈赓就过上了不一样的“囚犯”生活,每天有人请吃饭、看戏,甚至有好友给他请了帮佣,连袜子都不用自己洗。然后就顺理成章地在一次看电影中“逃”了出去。
老蒋对陈赓的评价也可见他的复杂心情,曾说过陈赓一个人可抵五个胡宗南,这是喜爱,但到了台湾省后又数次说陈赓是个“祸害”,这是懊恼。
![]()
对林彪,蒋介石曾经也尝试过三次拉拢,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第一次是在黄埔校内,当天校方举办了第四期优秀学员战术分析会,包括林彪在内的数十位学员都上台对东征陈炯明时的一次战役进行分析。
那一战刚好是蒋介石有了自己嫡系后的第一战,他自己印象很深刻,所以他也想看看学生们是怎么评价的。结果大多数学生口若悬河都只是说了点皮毛,只有林彪对着地图仅用寥寥数语就指出了胜利的关键。
蒋介石听后不住地点头,小声对侍从说:结束后就让这个学生来我办公室一趟。等林彪如约去往蒋介石办公室,却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急着表忠心,反而态度不冷不淡,这就让蒋介石有些不喜。
不过老蒋说了一番客套话后还是鼓励道: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样子,你要活泼一些嘛。本来他还准备再说些拉近感情的话,陈立夫却进来报告了一个消息,说汪精卫派了代表过来想要顶替党代表的位置。
![]()
汪精卫很得孙中山先生信任,在国民党内的地位也比蒋介石高,蒋介石则是靠着军权与其争锋相对,两人之间很不对付。眼看汪精卫要来夺权,老蒋气得破口大骂,随即就出了门去见客,把林彪晾在了一边。
林彪一个人在办公室里非常尴尬,等了半天蒋介石也没回来,他也就推门离开了。蒋介石的这些举动给林彪留下了一个善变的印象。
刚刚才有提拔自己的意思,转眼就把自己冷落在那里,而且如此易怒,将来必然不好相处。
这第一次拉拢的机会,就被蒋介石自己浪费掉了。
![]()
第二次就在不久之后,蒋介石有天突然想起了林彪,觉得他是个人才,就让人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开门见山地问:你愿不愿来总司令部,到我的身边来工作?
对于黄埔学生来说,这样的待遇是很难得的,林彪也认为这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就同意了,不过林彪还是希望等毕业后再去任职,老蒋也同意了。
然而耳根子软的蒋介石在听人说“林彪是左边的人,这种危险分子留在校长身边,岂不是埋了颗定时炸弹吗”后,心思便发生了变化。
老蒋感慨一声“这么好的人才,偏偏要去那边,可惜啊”,然后就对林彪不闻不问了。林彪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难以忍受一而再的戏耍,因此分道扬镳。
![]()
后来林彪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老蒋为此后悔不已,又生出了拉拢的心思。1942年林彪从苏联养好病回国,路过西安时,黄埔学长胡宗南奉蒋介石的命令前来招待。
两人说了一番同窗情谊,胡宗南还特意说:校长很关心你,你抗日有功,国家一定会记住你的。这让林彪非常感动。
之后戴笠又前来跟林彪见了面,转述了蒋介石的重视及许诺。谈话具体内容如今已不得而知,并且戴笠返回重庆后,也没完整地告诉蒋介石。
因此蒋介石感觉林彪这是铁了心要跟自己对着干,生气地与旁人抱怨:他翅膀硬了,总要飞走的。这最后一次拉拢,来得莫名其妙,结束得也莫名其妙。
![]()
同年10月,林彪被中央派到重庆,参与跟蒋介石的谈判。13日下午蒋介石与林彪见了面,据张治中说“林对蒋谈话前数段甚好,蒋甚有兴趣听,态度甚好,后一段提到内战危险,蒋不能耐,数看手表”。
其实老蒋前面态度好还是有点想法,但听到后面认为林彪不向着自己,便开始不耐烦了。
后来林彪在离开重庆前,蒋介石再次召见了他,结果林彪上来就提出希望老蒋能停止停止全国军事进攻、停止全国政治压迫、给新四军发放物资等等,老蒋一听这个学生再无跟随自己的可能,马上发了脾气:
你们既然拥护政府、委员长,而又提新四军,在报纸上、文章中皆是新四军。承认新四军等于不承认政府。今后切勿再提新四军,你再提,我不听。
林彪明白,校长不仅仅是对新四军不满,也是对自己不满,于是就没有再说。
![]()
后面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林彪在解放战争中表现极其出色,是瓦解蒋介石政权的一大主力,以至于蒋介石都不得不评价他“是黄埔最优秀的将军,把他的学长和教官都打败了!”
话说回来,国军并非没有能打的将领,像傅作义、陈明仁、王耀武、杜聿明等人军事能力都不错,但由于国民党内派系太多、互相掣肘,最终也无法撼动大势。
因此假如林彪当年跟随了他,肯定也不会有后面那么出彩的战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