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底,中国和苏联签了笔大单——买24架苏-27,还保留再加24架的权利。那时候苏联经济快崩了,咬着牙把自家最先进的战机拿出来卖,心里还偷着乐:“这飞机马上要过时了,我们更新的型号都快试飞了!”
![]()
谁想到,一年后苏联解体,而最终把苏-27改到“巅峰形态”的,不是俄罗斯,而是中国。
一、苏联的算盘,中国的棋局
苏-27是苏联对标美国F-15的重型战机,1985年才服役,算是当时的“空战王牌”。苏联急着卖,是因为经济扛不住了;中国急着买,是因为自家的歼-6、歼-8实在跟不上时代。
但中国不只是买飞机,还悄悄要了一堆技术资料。这一步,等于不仅买了“鱼”,还搞到了“渔”。苏联以为卖的是即将过时的产品,却没料到中国有颗“学霸的心”。
二、俄罗斯改飞机,越改越偏科
俄罗斯接手苏-27之后,想搞三条路线:
苏-34:专职对地攻击,空战基本废了;
苏-35:空战强化版,但对地只能扔普通炸弹;
苏-30:一开始俄军瞧不上,觉得“空战不如苏-35,对地不如苏-34”,结果2008年俄格战争试了试,发现“哎还挺好用?”于是赶紧把出口给印度和中国的型号改改自己用。
说白了,俄罗斯想全面发展,但技术和预算跟不上,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搞出一堆“偏科生”。
三、中国走自己的路:不追风,只实用
1996年台海演习,中国飞行员开着苏-27挂着航空炸弹亮相,大家才意识到:这飞机还能这么用?
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就下定决心:不仅要造出来,还要造得更好。
1998年,中国拿到生产线,造出歼-11A;2006年,歼-11B服役,雷达、发动机全换成国产——彻底摆脱依赖。
后来原本想学俄罗斯搞歼-11D(类似苏-35),但一看歼-20都快要首飞了,还死磕四代空战战机干啥?于是转头升级歼-11B,搞出歼-11BG,战斗力不输苏-35,成本还低得多。
不盲目追新,只做自己需要的——这思路,稳。
四、歼-16:侧卫家族的“完全体”
在歼-11B的基础上,中国搞出了歼-16。这飞机2011年首飞,2016年服役,正赶上中国航空工业爆发期:
雷达和歼-20同款,有源相控阵,看得远、瞄得准;
导弹能带PL-17,射程据说300公里,超视距打击不在话下;
空战、对地、反舰,样样精通,真正“没有短板”。
去年有消息说,歼-16在东海锁定了美军的F-35。很多人不理解:“四代机怎么能锁定五代机?”其实很简单:歼-16雷达强、导弹远,背后还有预警机和数据链体系支撑。
F-35隐身是好,但内置弹舱小,带的导弹少,反舰导弹还是亚音速的。歼-16呢?能挂3-4枚超音速重型反舰导弹。如果你是舰长,你更怕谁?
从1990年引进苏-27,到今天的歼-16,中国用了三十年,走了一条“引进—消化—创新”的路。不追求单项极致,而要全面实用;不依赖别人,而要自己掌握主动。
俄罗斯不是不想搞出歼-16这样的“全能战机”,是实力不允许。而中国,默默把苏-27的潜力挖到了底,最终造出了一款让世界侧目的“巅峰侧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