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工昌
据华尔街日报9月初爆料,甲骨文与OpenAI的云服务合同已最终敲定。从2027年开始,五年3000亿美元。
甲骨文的股价也因这一重大利好消息,从9月9号每股240美元的低点迅速攀升至9月10号每股最高343美元的高点,直接涨了43%,老总埃里森身价一夜暴涨千亿美元,让马斯克屈居第二。随后不久,甲骨文股价逐渐回落,埃里森在短暂坐了坐财富榜头把交椅后,再被马斯克重新超越。但他也算短暂过了把首富瘾。
![]()
图源:Daily mail
首富更令中国人感兴趣的是,他有个中国太太,而之前他经历了五次婚姻,每个老婆都挺有味道的。
首富少年多磨难
现年80岁的埃利森拥有位于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甲骨文公司逾40%的股份以及特斯拉公司的股份、一支帆船队、印第安韦尔斯网球赛事和包括夏威夷拉奈岛98%的所有权在内,他还在马里布、纽波特、旧金山和北棕榈滩拥有豪华房产。
另外,他还是特斯拉的早期投资者,还投资了各类科技和医疗健康初创企业如Sensei Ag和SailGP等项目,当然,埃利森的大部分财富来自他在甲骨文公司的股份: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市值突破4200亿美元。 根据彭博社亿万富豪指数,截至7月15日,这名科技公司创始人的身价为2512亿美元,仅次于埃隆·马斯克。
埃里森的母亲弗洛伦斯·斯佩尔曼是一个犹太女孩,19岁的未婚怀孕,生父是一名意大利裔美军飞行员,在得知女友怀孕后就跑了。9个月大时,他得了严重的肺炎,母亲无力抚养,把他送去芝加哥,由姨妈莉莲和姨父路易斯·埃里森收养(一说是由舅舅抚养)。
养父是个收入微薄的公务员,家里拮据。直到12岁,埃里森才意外得知一直视为至亲的养父母,其实并非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个残酷的真相,不仅在他心中种下了终身的不安全感和叛逆种子,也成就了他一生的底色:我不属于任何人,也不欠任何人。
于是从上小学开始,他就通过倒卖邮票给自己赚学费。后养母莉莲在他大二时去世,付不起学费的他被迫辍学,靠打零工维生。此后又连续去了其他几所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均没有拿到毕业证。
20岁出头的埃里森,在警察局的档案中甚至被标记为“社会潜在威胁”,只因他长期无业,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他后来在采访中谈及那段时间,终于意识到,没有人会来救你,你得自己想办法活下去。
1966年,埃里森在伯克利的一间破旧阁楼里自学编程。而这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被父母遗弃的苦难童年能摧毁很多人的一生,但却成为埃时森走向成功的动力。他日后的放荡生活似乎是要报复童年的不幸,那些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的一切,都在成为富豪后得到了满足。他要证明自己,用什么证明呢?事业、极尽奢华的生活、年轻貌美的伴侣、天马行空的想法、特立独行的行为,这一切与主流观念格格不入,但他从不在意,主打一个活得真实。
埃利森开挂的人生从 32 岁才开始。
1970年代,埃里森搬到加州,靠自学编程混进了一家叫Ampex的公司,参与了一个为CIA开发数据库的项目,代号“Oracle”。1976年,IBM发表了一篇名为《R系统:数据库关系理论》的论文,其中提出了用全面统一的方式管理数据的观点。埃里森大受启发,从朋友那里借来了1200美元又找到了两位计算机工程师朋友,成立了一个专门开发具有商用价值的数据管理软件实验室。创业初期,公司办公室只有一间小会议室那么大,员工都得轮班工作,因为座位不够。
可巧中情局亟需一款这样的软件用于支撑庞大的数据系统,而得到消息的埃里森轻松拿到了这个大订单,而后,海军情报所也成为他的VIP客户。当IBM反应过来时,埃里森创办的甲骨文公司早已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并在1986年成功上市,1990年代几乎垄断企业级数据库市场。2000年后,他通过疯狂收购(Sun Microsystems、NetSuite、Cerner等)把甲骨文打造成一个软硬兼备的科技巨头。
2000 年甲骨文公司 23 岁生日时,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公司,也成为仅次于微软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2010年,他签署了“捐助承诺”,承诺将至少95%的财富捐赠给慈善事业。
甲骨文在过去几年里投资了数十亿美元,成为云基础设施提供商——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能力和存储。随着初创公司和其他人工智能公司寻求更大的能力,这使得该公司成为市场对人工智能热情的受益者。
甲骨文的成功原因
甲骨文的成功,早期是“产品力”的胜利,而中长期则是“商业力”的极致体现,并最终通过战略调整,在云时代抓住了新的命脉。
第一阶段:诞生即领先的“产品力”。首先是押注未来的技术眼光。拉里·埃里森受到IBM研究员埃德加·科德论文的启发,敏锐地意识到关系型数据库才是未来,这远比当时主流层次型、网状型数据库更灵活、更强大。IBM当时忙于硬件,并未全力推进,而甲骨文则成为第一个商用关系型数据库公司。这在当时,就是一项“极致的技术领先”。
其次是实现“跨平台”的杀手锏。甲骨文数据库最早实现了用C语言重写,从而能够在不同品牌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上运行。这种与硬件解耦的开放性,在那个封闭系统时代是革命性的,让它迅速占领了市场。
第二阶段:构筑坚不可摧的“商业护城河”。当技术优势建立后,甲骨文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商业手腕,将客户牢牢锁在自己的生态系统中。
首先是精准的市场定位,攻占企业核心。它不像苹果、微软那样面向个人,而是死死盯住企业最核心、最要害的部门——财务、销售、供应链等。它销售的不是工具,而是企业的“数字心脏”。一旦植入,替换成本极高。
其次是高额的转换成本。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流程都构建在甲骨文的数据库和套件之上,迁移到其他平台需要巨大的时间、金钱和技术风险。
再次是复杂的定价和许可模式。其 licensing 模式、维护费(年费高达产品价格的22%)构成了稳定且利润丰厚的现金流,让客户难以轻易脱身。
最后是软硬件一体化。后期通过推出Exadata等工程机,将数据库软件与服务器硬件深度优化捆绑,创造了更强的性能和更高的壁垒。
第三阶段:云时代的转型与“老树发新芽”
当亚马逊AWS等云厂商崛起,以更灵活、更便宜的方式提供数据库服务时,甲骨文一度被认为会走向没落。但它成功上演了“大象转身”,全面拥抱云:自治数据库。
甲骨文押注并大力推广其“自治数据库”,主打“无人运维、自动打补丁、自动调优、高安全性”。这对于那些饱受数据库管理员成本高昂和人为错误困扰的大型企业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这可以看作是在操作和维护层面的新的“技术领先”,它解决的不是从0到1的问题,而是从1到100的规模化、可靠性和成本问题。
甲骨文推出了其第二代云基础设施(OCI),并主打“混合云”战略。允许客户在本地和云端运行完全相同架构的甲骨文软件,实现无缝切换。这完美迎合了那些希望上云但又受制于法规、数据安全的大型企业(尤其是金融、政府客户)的复杂需求。通过一系列巨额收购(如PeopleSoft, Siebel, NetSuite等),甲骨文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应用软件公司之一。它在HR、CRM、ERP等领域的SaaS服务,与它的数据库和云平台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拉里·埃里森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卓越的商业头脑、技术洞察力、个人特质以及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①
遭遇“极具摧毁力的挫折”
甲骨文的发展史上,至少经历过三次生死存亡的危机:
(1)1990年的现金流危机:野蛮生长的代价。危机根源:早期甲骨文销售文化激进,为了报表好看,甚至认可一些可能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这导致公司在1990年差点因现金流断裂而破产。股价从巅峰暴跌,被迫大规模裁员。这不仅是财务危机,更是信誉和商业模式的危机。外界普遍怀疑这家明星公司是否只是一个用财务技巧吹起的泡沫。
为应对这次财务危机,埃里森做了一件关键的事:引入顶级职业经理人(如CFO杰夫·亨利)来建立规范的财务和运营制度。不靠领袖魅力,恰恰是领袖的克制和对专业能力的尊重,依靠的是企业内部建立起的制度化自救能力。
(2)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战略迷失:“空想家”的代价。2000年初,埃里森提出了“网络计算机”的概念,对抗微软的PC霸权。这个理念虽然后来看很有前瞻性(可视为云计算的雏形),但严重超前于时代,在商业上并未成功。同时,公司将大量资源投入不切实际的项目,导致核心的数据库业务被竞争对手(如IBM DB2, Microsoft SQL Server)蚕食。此时的甲骨文核心业务增长乏力,创新方向投入巨大却无回报。
应对战略迷失后,埃里森做出了两个冷酷而正确的决定:“坏项目,必须死”:砍掉那些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将所有资源重新聚焦到核心的数据库和ERP应用业务上。
“打不过,就买下”:启动“吞噬”战略,巨资收购PeopleSoft、Siebel、JD Edwards等竞争对手。这并非出于创新,而是为了消灭竞争、收割客户、扩大市场份额。这是一种极其强悍的商业自救力,用资本手段解决增长问题。
(3)云计算时代的“颠覆性危机”:最危险的时刻。这是最致命的一次。亚马逊AWS的横空出世,用“即开即用、按需付费”的云服务模式,直接动摇了甲骨文“昂贵软件许可+硬件”的立国之本。Salesforce在SaaS领域的成功也证明了软件无需本地部署。甲骨文被贴上了“传统、封闭、昂贵”的标签,被视为即将被颠覆的“恐龙”。这是商业模式和生存根基的挑战。
甲骨文的应对,是一个经典的“否定之否定”的自我革新过程,它靠的绝不是单一因素,而是“铁腕领袖”、“战略聚焦”和“残酷执行力”的三位一体。
这是埃里森个人领导力发挥到极致的阶段。起初,他公开嘲笑云计算是“愚蠢的概念”,但当他认清这是未来时,他完成了一次惊人的、毫无包袱的“自我颠覆”。
·他的做法是:宣布全面战争:他将AWS定位为头号敌人,在公司内部发动了一场“全面向云转型”的战争。他的个人魅力和偏执(甚至可以说是好斗),成为了统一整个公司思想的旗帜。
“All in”的研发:投入巨资打造第二代云基础设施(OCI)和“自治数据库”,这是旨在技术上超越AWS的豪赌。
改变销售文化:这是最痛苦的一环。他强迫那支曾经卖软件许可证所向披靡的销售团队,转型去卖云订阅服务。
总而言之,甲骨文的转型是一个“领袖驱动下的系统性自救”过程。
坚定地拥有股权
甲骨文的故事告诉我们,在To B的企业级市场,极致的商业构建能力、对客户核心需求的洞察以及构建生态壁垒的手段,其护城河的深度和宽度,有时比单纯的、炫目的技术创新更为持久和牢固。它不是靠一个爆款产品引领潮流,而是像一棵盘根错节的老榕树,将自己的根须深深地扎进了全球商业的土壤之中。
埃里森说:“世界不会给你位置,你就自己抢一个。”
他的第一任妻子叫Adda,是唯一真正跟着埃里森一块受苦的人。那时的他还是个穷小子,没钱却还要打造出有钱人的范儿来,借钱买了一辆豪车(尽管是二手车)来炫,妻子艾达实在看不下去了,直接提了离婚,埃里森放下了男人的尊严求她,如今肠子都悔青了的艾达当时怎么可能信他的鬼话,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虽然前妻如此的决绝,但埃里森在成为富豪后,不但给了她一大笔钱,还给前岳父岳母买了一栋豪宅,堪称情有义之人。
第二任妻子是车行老板的女儿,这段婚姻持续时间也不到一年,离婚时埃里森提出分给惠勒一些公司股份,被她拒绝,只要了现金赔偿,如今回头看,这可能是史上最“亏”的离婚协议。如果留下股份的话,惠勒或许又是下一亿万富豪。
第三任妻子是埃里森公司的前台,叫Barbara,两人在办公室里谈起了恋爱,直到她怀了孩子,埃里森才正式认了妻子,年轻貌美的芭芭拉·布思婚后生下一对儿女:David和Megan Ellison。可惜这段婚姻也没能坚持太久。离婚时,埃里森一反常态地慷慨,主动赠予布思大量甲骨文股票,远超婚前协议约定。
第四任妻子叫Melanie,据说两人一直交往了整整8年,很少见埃里森对一个女人表现得特别专心,2003年,已近花甲的他迎娶了比自己小25岁的小说家Melanie,好友乔布斯还出席了婚礼,并担任摄影师,原本以为会有个圆满的结局,可没想到这段婚姻持续了七年后也告终了。
第五任老婆叫尼基塔,乌克兰超模,不过这段婚事也就坚持了18个月,分手费高达2亿美元。
第六任老婆,也就是埃里森现在的妻子,叫朱乔琳,是个中国姑娘,来自辽宁沈阳,整整相差47岁!两人2024年才把婚给领了。朱乔琳作为首富的老婆,还為他生了两个娃。②
埃里森与女人的这些纠葛,很容易让人想起国内的曾经的首富之子王思聪,他们都是交往的女人一个接一个,但那些女人与他们分手后很少抱怨他们,大概是他们给的分手费都很大方。当然,王思聪那点钱,甚至他老子王健林这点钱,在埃里森面前都是不值一提。
今天我们谈论埃里森,不禁因为他娶了一个中国老婆,能嫁首富,无疑是无数中国女子一心想念的梦想,这本身也无可厚非。作为男人,他实现了无数男人孜孜以求的梦想。贫穷,自幼被父母抛弃,成人后完成逆袭,金钱、美女、地位,随心所欲,自我陶醉,他的人生,几乎连最大胆的小说家都不敢这么写。
![]()
图源:Bloomberg
我们真正要铭记的是,他能从如此境遇成长为全球第二富有的人,不是天上掉下的,这证明的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创始人驱动的远见和控制力的力量。他2900亿美元左右的净资产里程碑不仅仅是数字的体现,更关乎长期思维、在人工智能和云领域下大赌注,以及坚定持有股权。他的故事重塑了科技领域成功的定义。
[引用]
①(揭秘拉里·埃里森财富原因的专业分析 传琪云邸家服2025-01-21 )
②(最新全球富豪揭晓!现任妻子为中国女性,年龄相差47岁,容貌出众 芽芽开花2025-09-11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