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38年上海虹口的犹太包子铺:你不知道的云南犹太安置计划

0
分享至


1938年冬天的上海虹口,寒风裹着黄浦江的湿气往人骨头缝里钻。一个穿旧西装的德国犹太人攥着手里皱巴巴的法币,跟路边包子铺老板比划:“两个……肉的。”老板听不懂德语,却看懂了他冻得发红的手,多塞了个菜包,用上海话念叨:“慢点吃,不着急。”
这不是什么电影场景,是当年真实发生在上海的日常。那时候全欧洲的犹太人都在逃纳粹的追杀,英美法这些“文明国家”全把大门焊死了——美国要配额,英国只许少量去巴勒斯坦,加拿大更直接,官方说“一个犹太人都不要”。唯独上海,不用签证就能进,成了他们的“东方诺亚方舟”。
可你知道吗?就在这些犹太人在上海啃着包子勉强活命的时候,重庆国民政府的会议室里,正吵得不可开交。有人提了个石破天惊的想法:干脆把十万犹太人搬到云南去,给他们划块地定居。这事要是成了,今天的云南可能就不是咱们认识的样子了。


40年代在上海的犹太人当年全世界只有我们愿意收留


但最后这计划为啥黄了?不是网上传的“蒋介石大笔一挥拒绝”那么简单。这里面全是钱、外交和生存的算计,有犹太银行家的大饼,有国民政府各部门的扯皮,还有战争年代的无奈,比你看过的任何谍战片都绕。咱今天就把这事掰开揉碎了说,看看这桩差点改变中国西南的计划,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
先搞懂:为啥是上海?全世界都拒了,就这能落脚
要讲云南计划,得先从上海说起。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的排犹政策一天比一天狠,从抢财产到烧犹太会堂,再到后来的集中营,犹太人再不跑就是死路一条。可跑哪儿去呢?
那时候的欧美国家,说好听点是“名额有限”,说难听点就是“嫌麻烦”。比如美国,1938年有个“埃维昂会议”,32个国家聚在一起讨论犹太难民问题,最后没一个国家愿意多收。加拿大的移民局长甚至说:“犹太人身上有股味道,我们不欢迎。”
就在犹太人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人发现了上海。为啥是上海?因为当时的上海太特殊了——有公共租界、法租界,还有华界,三不管地带似的,国民政府对上海的入境管理特别松,准确说就是“无需签证即可上岸”。




从1933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差不多有三万欧洲犹太人坐船来到上海。这些人里,有医生、有工程师,也有普通商人,他们挤在虹口的小弄堂里,有的开小诊所,有的摆地摊卖欧洲小玩意儿,还有的跟中国老百姓学做豆腐脑。中国街坊也没把他们当外人,谁家做了红烧肉,会端一碗给隔壁的犹太邻居;冬天没棉衣,大妈会帮犹太小孩缝棉袄。
但人越来越多,问题就来了。上海本来就因为抗战缺粮缺房,1937年淞沪会战打完,很多房子被炸塌了,粮食全靠外地运过来,价格一天一个样。三万犹太人要吃饭、要住的地方,公共租界的救助机构早就扛不住了,有时候一天只能给每个人发两个馒头。犹太难民自己也慌,总不能一直挤在上海,万一日本人或者德国人找上门来怎么办?




这时候,有人就琢磨:不能全让上海扛着,得找个地方分流。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国民政府立法院长——孙科。
孙科的“一石三鸟”:看着是慈善,实则是笔“抗战投资”
1939年2月,重庆还飘着雪,孙科给国防最高委员会递了份议案。这份议案写得挺漂亮,核心意思就一个:咱们在西南边区(比如云南)划块地,把上海的犹太难民挪过去安置。
孙科为啥提这个?表面理由说得冠冕堂皇。第一条,说这符合他爹孙中山“扶助弱小民族”的遗教,咱们中国也是被列强欺负的国家,帮犹太难民是“同病相怜”,显得咱们人道。第二条,说英美这些国家对犹太人挺关注,咱们帮了犹太人,能让英美高兴,以后抗战要军火、要援助,他们说不定能多帮点。


孙科


但懂行的人一看就明白,这第三条才是关键——孙科在议案里隐晦提了一句,犹太人“财力丰盈,人才尤多”。说白了,他是想把犹太人的钱和技术拉到中国来。那时候国民政府打抗战,钱快花光了,军火全靠从国外买,一把毛瑟枪都得花外汇。要是能把犹太人弄来云南,他们说不定能捐钱、开工厂、出技术,这不就是给抗战添助力吗?
你想啊,孙科这波操作,看着是做慈善,其实是笔“政治经济投资”。既赚了名声,又能拉外援,还能解决上海的难民压力,简直是“一石三鸟”。但他没料到,这份议案递上去没多久,一个德国犹太银行家的到来,把这事的规模直接翻了十倍。

犹太银行家的“大饼”:十万难民,五百万英镑,国民政府动心了

1939年5月,重庆的天气刚有点热,一个叫雅各布·白尔克拉斯的德国犹太银行家,风尘仆仆地从欧洲赶到重庆。这人不是来旅游的,是代表欧洲的犹太组织来谈事的。一见到国民政府的官员,他就抛出了一个比孙科议案还大的计划:不是安置几千几万,是一次性把十万犹太人搬到中国来。
十万啊!当时上海的犹太难民才三万,这一下要多来七万,规模差太远了。但白尔克拉斯有个“杀手锏”——他提出,每个犹太人来中国之前,必须交50英镑的保证金。




你算算这笔账:十万乘以50,就是500万英镑!那时候的500万英镑有多值钱?1939年,一英镑大概能换4.4美元,500万英镑就是2200万美元。当时一架美国的P-40战斗机大概要4万美元,500万英镑能买550架!这对缺枪少炮的国民政府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国民政府的官员一听这个数,眼睛都亮了。但他们没立刻答应,毕竟是十万张嘴,不能拍脑袋决定。他们先让国联同志会(当时处理难民问题的国际组织)跟白尔克拉斯谈。国联同志会觉得50英镑太少,说要涨到100英镑——理由是“要覆盖安置成本”。白尔克拉斯可能也急着给犹太人找地方,勉强同意了。
结果到了行政院,也就是管具体行政事务的部门,直接把保证金加到了200英镑!翻了四倍!你说这是不是“趁火打劫”?但站在国民政府的角度,他们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十万犹太人来了,要建房子、修 roads(道路)、办学校,还得管他们的吃饭问题,200英镑才能勉强覆盖这些开销。而且多收点钱,也能多买点军火,毕竟抗战才是头等大事。




白尔克拉斯听到200英镑的时候,估计也懵了,但他还是没彻底拒绝,只说“要回去跟犹太组织商量”。这时候国民政府觉得这事有戏,各部门开始忙活起来,可没成想,一讨论就出了新问题——各部门开始互相“扯皮”,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顾虑,没一个想担责任。

国民政府的“部门扯皮大赛”:外交部怕得罪德国,军政部怕挨炸

你以为安置个难民就是划块地那么简单?根本不是。国民政府的部门一个个精得很,都在算自己的账,吵来吵去没个统一意见。
最先跳出来反对的是外交部。外交部的官员说,这事不能瞎搞,要是咱们收了德国、捷克、奥地利的犹太人,德国肯定不高兴。那时候中德关系还没彻底破裂,德国还在给咱们卖军火、派军事顾问。1938年的时候,国民政府刚从德国买了一批迫击炮和毛瑟枪,要是因为犹太人把德国得罪了,军火来源断了,前线士兵拿什么打仗?
而且外交部还担心英国。云南旁边就是英属缅甸,要是咱们收了英国托管地的犹太人,英国肯定会觉得“影响他们的殖民利益”,到时候滇缅公路(当时中国进口军火的重要通道)可能会被英国卡脖子。所以外交部的态度很明确:“不能因为犹太人,把跟德国、英国的关系搞僵了。”
然后是军政部,也就是管军队的部门。军政部的官员更直接,说安置区不能离国境线太近。他们怕啥?怕打仗的时候,这些犹太人成了累赘,甚至被日本人利用。那时候日本已经占领了云南的部分地区,要是安置区在边境,万一日本人打过来,犹太人跑不掉,国民政府还得派兵保护,纯属添乱。
军政部推荐了云南蒙自。为啥是蒙自?因为蒙自当时是滇越铁路的站点,交通方便,能运物资;而且蒙自离边境有段距离,相对安全。但这个提议又被内政部否了。
内政部说,蒙自虽然安全,但离缅甸、越南太远,犹太人从欧洲过来,得先到缅甸或越南,再转车去蒙自,太麻烦。他们建议选腾冲或者河口——这两个地方离缅甸、越南近,方便犹太人入境。可内政部又怕德国大使馆抗议,天天跟外交部互相甩锅:“你们跟德国沟通好,我们就同意。”外交部又说:“你们先定好地方,我们再去沟通。”
就这么吵来吵去,一个月过去了,安置区的位置都没定下来。国民政府本来以为这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没成想牵扯出这么多麻烦。更让他们头疼的是,没过多久,德国那边就传来了明确的警告,直接给这个计划浇了一盆冷水。
德国的“最后通牒”:要犹太人,还是要军火?国民政府选了后者
1939年6月,德国驻华大使馆的官员找到了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部长,语气特别强硬:“如果中国政府坚持要大规模安置犹太难民,中德之间的军火贸易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话听着客气,其实就是“最后通牒”。那时候国民政府有多依赖德国军火?咱得说句实话,1937年抗战爆发前,中国军队的主力装备很多都是德国造的。比如中央军的“德械师”,手里拿的是毛瑟M1932手枪(也就是“盒子炮”),用的是德国克虏伯公司造的迫击炮,连军装样式都学德国。而且德国还派了军事顾问团,帮国民政府训练军队,比如著名的法肯豪森将军,就给蒋介石提过不少抗战建议。
要是德国断了军火供应,国民政府的处境会更难。1939年的时候,抗战已经打了两年,国民政府的军火库存快见底了,正等着从德国买新的武器。要是因为犹太人把德国得罪了,军火运不过来,前线的士兵可能就得拿着大刀跟日本人拼了。
经济部长翁文灏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了句大实话:“不是我们不想帮犹太人,是中国不欲与他国敌对。”说白了,就是惹不起德国。在“帮犹太人”和“保住抗战军火来源”之间,国民政府没得选,只能放弃前者。




德国的警告只是第一个打击,紧接着,国内的难民问题又让国民政府彻底清醒了——他们连自己人都顾不上,哪有精力管外国人?
4900万中国难民:自己人都饿肚子,咋管外国人?
1944年底,国民政府做了个统计,国内因为战争流离失所的难民,已经有4900多万了。4900万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是当时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些难民有的从河南逃到陕西,有的从湖南逃到重庆,有的从江苏逃到云南,一路上吃树皮、啃草根,好多人饿死在路上。
国民政府自己都凑不齐救济粮。那时候重庆的粮价一天能涨三次,普通老百姓都快吃不起米了,更别说难民。驻英国大使郭泰祺当时在国外,看到外国人总说“中国要帮犹太人”,忍不住抱怨:“中国灾民之处于困苦地位,远甚于德国犹太人者,数逾一万万人,而世人似未注意及之。”
意思就是,咱们自己的灾民比犹太人还惨,数量还多,全世界都没人关注,咱们哪有资格管别人?你想啊,要是把十万犹太人弄来云南,得给他们建房子、分土地、发粮食,国内的难民肯定会有意见:“凭什么外国人来了有饭吃,我们自己人却饿肚子?”到时候可能会引发民怨,甚至动乱,这对正在抗战的国民政府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而且云南当时也不富裕。1938年滇缅公路修通后,云南成了抗战的大后方,很多工厂、学校搬到云南,但物资还是很紧张。比如昆明的老百姓,每天只能买定量的米,还得掺着玉米粉吃。要是再加上十万犹太人,云南的粮食供应肯定会崩溃。
国内的现实压力,让国民政府开始犹豫:这十万犹太人,到底是“助力”还是“包袱”?还没等他们想明白,高层对犹太人的偏见又冒了出来,成了压垮计划的最后一根稻草。
高层的“偏见”:朱家骅说犹太人“唯利是图”,覃振直接厌恶
那时候国民政府高层里,不少人对犹太人有误解,甚至偏见。这种偏见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主要是因为当时很多人对犹太人的了解,都是通过一些片面的信息——比如觉得犹太人会经商、有钱,但也自私、唯利是图。




比如朱家骅,当时的教育部长,在内部会议上就说:“犹太人唯利是图,无国家观念。要是把他们弄来云南,他们可能会垄断当地的生意,把钱赚走,却不跟咱们一起抗战。”他还担心,犹太人来了之后会形成自己的小圈子,不跟中国人融合,时间长了可能会出乱子。
立法院副院长覃振更过分,他在讨论的时候,直接把国内那些投机倒把的资本家比作犹太人,说:“这些人跟犹太人一样,只顾自己赚钱,不管国家死活。要是再弄十万犹太人来,咱们的经济就更乱了。”这话里的厌恶之情,谁都听得出来。
这些高层的偏见,不是没有原因的。那时候上海有少数犹太商人,确实做过一些投机生意,比如囤积粮食、抬高物价,让老百姓很不满。但这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不能代表所有犹太人。可国民政府的高层,却把这些个别现象当成了普遍情况,觉得所有犹太人都“不可信”。
所以在后续的讨论中,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有人说“不能引狼入室”,有人说“咱们自己都顾不上,别管别人了”。蒋介石那时候天天忙着指挥抗战,对这个计划也没太多精力管,就说了句“以后再说”——其实就是冷处理。


蒋介石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越来越复杂: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欧洲的犹太人更难往外逃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了上海的公共租界,开始限制犹太难民的行动;1941年7月,中德关系彻底破裂,德国不再给中国卖军火。
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云南犹太安置计划”,就这么没人再提了。国民政府最后给的官方理由是“国际运输困难”,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个借口——计划早就因为各种现实问题,胎死腹中了。




澄清一个谣言:爱因斯坦没推这个计划,他只是“支持者”
最后咱得澄清一个网上的谣言:说爱因斯坦是这个云南计划的核心推动者,这是错的。
爱因斯坦确实同情犹太人,也支持在中国安置犹太难民。1938年的时候,他还给国民政府写过一封信,说“中国是个善良的国家,希望能给犹太人一个避难的地方”。但他只是个支持者,没参与具体的计划,也不是核心推动者。
真正操盘的,是孙科、白尔克拉斯这些人和国民政府的部门。爱因斯坦那时候主要在美国,忙着反对纳粹,搞相对论研究,根本没精力管中国云南的具体安置细节。所以网上说“幸亏没答应爱因斯坦”,其实是张冠李戴了——跟爱因斯坦没关系。
后记:不是“幸亏没成”,是“实在没条件成”
今天再回头看这个“云南犹太安置计划”,你不能说国民政府“坏”,也不能说犹太人“麻烦”,更不能说这个计划“不该提”。本质上,这是一个弱国在战争年代,一次充满算计和无奈的尝试。
那时候的中国,自己都在生死线上挣扎,抗战打得有多难,咱们现在很难想象。所谓的“人道”,在国家存亡面前,往往得让位于现实利益。国民政府想靠犹太人的钱和技术抗战,犹太组织想给犹太人找个避难所,双方的出发点都没错,但现实太残酷:缺军火、缺粮食、缺资源,还有外交压力、国内矛盾、高层偏见……这些问题凑在一起,让这个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
要是这个计划真的成了,今天的云南会是什么样?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时候的中国,没能力承受这个计划带来的压力。所以不是“幸亏没成”,是“实在没条件成”。
这个计划最后成了历史上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小插曲,但它背后藏着的,是二战时期犹太人的苦难,是中国抗战的艰难,还有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无奈。这些,比任何谣言都更值得我们记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辣眼!广西女书记敛财1344万,给司机460万封口费,强行发生关系

辣眼!广西女书记敛财1344万,给司机460万封口费,强行发生关系

我是娱有理
2023-11-23 12:14:40
你的生日尾数是多少,就是什么命!

你的生日尾数是多少,就是什么命!

大禹小城
2025-11-01 20:36:49
4999 的 iPhone16 Pro,真的太离谱了

4999 的 iPhone16 Pro,真的太离谱了

花果科技
2025-11-01 13:03:20
郑丽文公布新人事:牛煦庭、江怡臻任国民党发言人

郑丽文公布新人事:牛煦庭、江怡臻任国民党发言人

海峡导报社
2025-11-01 16:55:06
她这大体格身材,颜值气质都是十分完美,真的不错

她这大体格身材,颜值气质都是十分完美,真的不错

陈意小可爱
2025-10-21 12:53:32
1959年,印尼总统秘密访日,日本人知他好色,为他安排绝色艺伎。

1959年,印尼总统秘密访日,日本人知他好色,为他安排绝色艺伎。

百态人间
2025-10-31 15:57:00
她长那么漂亮,可惜一直没有火起来,非常有实力的

她长那么漂亮,可惜一直没有火起来,非常有实力的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01 14:39:54
厨媛“上门服务”,一次800元2小时!网友:穿成这样,不打自招!

厨媛“上门服务”,一次800元2小时!网友:穿成这样,不打自招!

深度报
2025-11-01 21:15:25
杜震宇:现在不想回亚泰看尔虞我诈,我是搞业务的不玩计谋

杜震宇:现在不想回亚泰看尔虞我诈,我是搞业务的不玩计谋

雷速体育
2025-11-01 20:08:25
运动抗癌实锤!肿瘤专家推荐:最好的抗癌运动,不是走路跑步

运动抗癌实锤!肿瘤专家推荐:最好的抗癌运动,不是走路跑步

小舟谈历史
2025-10-20 09:26:45
退守台湾后,59岁何应钦随即躲避在家,蒋介石:没杀他已经很好了

退守台湾后,59岁何应钦随即躲避在家,蒋介石:没杀他已经很好了

史笔似尘钩
2025-10-26 21:29:56
今起,乌鲁木齐对这些车辆实施限行→

今起,乌鲁木齐对这些车辆实施限行→

新疆分享
2025-11-01 22:05:01
十八般兵器之叉:从渔猎工具到战场利器的千年演变

十八般兵器之叉:从渔猎工具到战场利器的千年演变

忽泓护
2025-10-31 16:52:31
佳士得元青花184万成交!“瓷中黄金”跌落神坛

佳士得元青花184万成交!“瓷中黄金”跌落神坛

智慧生活笔记
2025-11-01 14:45:24
天塌了!一夜之间2家公司被立案,1家被ST,14万股东集体踩雷

天塌了!一夜之间2家公司被立案,1家被ST,14万股东集体踩雷

财经智多星
2025-11-01 08:16:00
老年人如何应对肌肉流失?医生提醒:坚持这两个方法,效果非常好

老年人如何应对肌肉流失?医生提醒:坚持这两个方法,效果非常好

老嘪科普
2025-10-23 19:21:38
吃相太难看,浙江村民堵路索钱,多人中招,报警也没用,文旅沦陷

吃相太难看,浙江村民堵路索钱,多人中招,报警也没用,文旅沦陷

削桐作琴
2025-10-31 17:11:43
央视女主持王小骞分享矮小症女儿近况,注射2年激素后,11岁身高已长到150

央视女主持王小骞分享矮小症女儿近况,注射2年激素后,11岁身高已长到150

阿燕姐说育儿
2025-11-01 06:05:00
美国没收电诈集团150亿美元后,开始向全球受害者进行退款

美国没收电诈集团150亿美元后,开始向全球受害者进行退款

小萝卜丝
2025-10-30 20:07:28
女邻居天天占我车位,我干脆把车卖了,一个月后她老公急着来敲门

女邻居天天占我车位,我干脆把车卖了,一个月后她老公急着来敲门

黄小乖的日记
2025-11-01 13:20:23
2025-11-02 01:40:49
美丽的亚克西
美丽的亚克西
喜欢摄影爱好音乐健身
369文章数 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上海63岁儿子与94岁父亲一起养老:父亲负责买菜做饭

头条要闻

上海63岁儿子与94岁父亲一起养老:父亲负责买菜做饭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本地
亲子
艺术
旅游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亲子要闻

后续!新生儿在医院坠床摔成重伤,护工已被停职,孩子状况已好转

艺术要闻

美貌与艺术的碰撞!9位摄影师,哪一位是你的菜?

旅游要闻

运河明珠,千年守望:杭州拱宸桥的前世今生与文化密码!

军事要闻

卡塔尔:加沙可能陷入“无战无和”局面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