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前线近日传出一则令人头皮发麻的消息:俄罗斯正从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也门等国成批招募武装人员,明码标价开出每月 3000 至 8000 美元的薪水,还承诺给予俄罗斯护照,条件只有一个 —— 赴乌克兰为俄军作战。
![]()
说白了,这就是把中东那些历经战火、见过血光、连死亡都视作寻常的极端组织老兵,打包空运至乌克兰,填补俄军兵力的缺口。乌克兰情报部门率先放出风声,西方媒体随即跟进,照片、通话记录、转账截图等证据层层堆叠,可俄罗斯发言人却只是耸肩否认:“没有的事。” 只是此刻,这番辩解早已无人信服。
最早被曝光的,是一群说着阿拉伯语的壮汉 —— 他们穿着崭新却未撕标签的俄军迷彩服,在莫斯科州一处训练场学习操控无人机。视频里,教官用蹩脚的英语嘶吼着指令,这群人却笑得像来旅游的游客。拍摄视频的本地工人刚把内容发上网,半小时内账号就被封禁,可片段早已被乌克兰网军留存,第二天便配上字幕,呈现在全球记者面前。有人认出视频中至少两张面孔 —— 曾在伊拉克摩苏尔出现过,彼时他们打着黑色极端旗帜,如今臂章换成了俄军的 “Z” 字标识,可谓 “换皮不换骨”。
![]()
俄军缺人早已不是秘密。战场上损失超百万人,还有大量人员失踪 —— 谁都清楚,“失踪” 大概率是被炸得连 DNA 都无法辨认。偏远小城比尔斯科公开数据显示,已有 188 人死于乌克兰战场,看似数字不多,可这座城市常住人口本就只剩 2 万余人,如今街上几乎见不到年轻男子。圣彼得堡更是直接启动项目,要建造全欧洲最大的火葬场:20 台焚化炉,每天可处理 240 具遗体,预算超 2 亿卢布,广告词直白得刺眼 ——“现代化、高效率,符合军需”。听起来像为麦当劳做宣传,实则是在计算 “人命产能”。
![]()
当本土兵员难以为继,克里姆林宫将算盘打到了国外:先有朝鲜输送炮弹与兵力,后有古巴整旅单位在卢甘斯克挖战壕,如今轮到了中东 “志愿兵”。招募流程并不复杂:伊朗革命卫队充当 “猎头”,在巴格达、大马士革、萨那的清真寺贴出小广告,以 “俄罗斯打工,管吃管住,美元薪资,表现好给护照” 为诱饵。面试地点多在伊朗领事馆后院,一桌两椅、一名伊朗人、一名俄罗斯人,桌子下藏着一把 AK 步枪 —— 应聘者需在 30 秒内完成拆枪,达标即可当场签合同。
通过面试的人,先飞往大马士革或德黑兰,再搭乘军机转至中亚,最终落地俄罗斯罗斯托夫。那里早已备好军装武器,连尺码都精准匹配,经过两周简单训练后,便被直接拉往前线。乌克兰士兵对此有着最直观的感受:顿涅茨克北面,乌军第 79 旅某无人机组近期频繁遭遇 “奇怪对手”—— 对方同样使用大疆无人机,却飞得极低,贴着地面 3 米高度冲刺撞击,完全不惧死亡。缴获残骸后发现,遥控器菜单全是阿拉伯语,电池上还贴着也门商铺的标签。
“这打法像极了圣战分子的‘人弹换阵地’,他们把无人机当成会飞的火箭筒。” 班长阿列克谢说。更诡异的是,夜里偶尔能听到对面阵地传来阿拉伯语歌声,调子却混着车臣口音,活脱脱一支 “宗教联军”。西方智库估算,目前中东雇佣兵在俄阵营中约有 1000 至 5000 人,数字看似不大,可这些人全是经历过内战、见过尸山血海的硬茬,一个人能带动十个动员兵,战斗力直接翻倍。更危险的是,他们无视国际法 —— 社交媒体流出的照片中,有人捆住乌军战俘的手,比出割喉手势拍照,身旁还竖着极端组织旗帜。
乌军心理战部门坦言,他们最怕的不是重炮,而是这种恐怖气氛蔓延至自家战壕 —— 士气一旦崩塌,整条战线都可能被撕开。普京 73 岁生日当天,俄军宣布又拿下八个村庄,他举杯与将领宣称 “主动权在我们手中”。可镜头未捕捉到的是,同一天,中东雇佣兵的先头营在扎波罗热被乌军炮火包围,40 余人阵亡,一半人甚至没来得及起俄语名字,身份信息栏只写着 “中东”。俄国防部直接将他们的遗体拉往新建的火葬场,无需通知家属,骨灰统一撒进顿河 —— 省钱省事,连阵亡通知书都省了。
“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进烤炉,却用外国极端分子来占领我们的土地,这是对整个文明世界的羞辱!” 泽连斯基在夜间演讲中怒斥。外交层面,基辅将相关材料递交给联合国,要求将 “招募恐怖组织成员” 纳入对俄制裁草案,欧美代表点头拍照,可投票日期却一拖再拖 —— 谁都清楚,冬天即将到来,欧洲各国还在为天然气供应精打细算。
前线乌军啃着干粮、擦拭弹匣,自嘲道:“我们替欧洲挡子弹,欧洲替俄罗斯算账单。” 最倒霉的还是战区老百姓:赫尔松一位老太太告诉志愿者,村里来了黑头发的外国兵,挨家挨户抢洗衣机,不会说俄语喊开门,就直接朝天扫一梭子,吓得老伴心脏病发当场去世。“当年德国人打过来,至少还留口面包,现在这些人连鸡都抱走。” 老太太抹着眼泪说。这段视频发上网后,三天点击量破千万,西方网友刷屏 “阻止他们”,可除了键盘敲击声,什么都没改变。
俄罗斯国内并非无人质疑。莫斯科一位退役上校在电台脱口而出:“我们到底在跟谁打仗?如果牺牲的是野蛮人或伊拉克人,胜利还算俄罗斯的胜利吗?” 节目立刻被掐断,主持人第二天便改口称 “技术故障”。据独立媒体统计,今年因 “诋毁军队” 被逮捕的人已超 7000,监狱人满为患,许多人被罚去前线挖沟,恰好填补下一波兵力缺口 —— 一场无解的死循环。
乌克兰情报部门透露,伊朗与俄罗斯还在商谈更大规模的 “兵员订单”,目标是凑齐 2 万中东 “志愿兵”,为明年春季的大规模攻势做准备。2 万这个数字听起来夸张,可回想一年前,谁会相信朝鲜士兵会出现在库尔斯克?如今他们就在那里挖 3 米深的防冻战壕,夜里裹着毛毯,看着中国产的便携电视,屏幕上循环播放阿拉伯语教学片,第一行大字写着 “俄语入门”。
世界的荒诞,有时比战争片更离谱。前线乌军给这些新对手起了个外号 ——“沙漠僵尸”,因为他们皮肤黝黑,打起仗来像活死人,一窝蜂冲上来,倒下一批,又来一批。无人机操作员尤里说:“我击落的第三架穿越机里,驾驶员怀里揣着一张纸条,用阿拉伯语写着‘为了莫斯科的兄弟’。我看完只想笑 —— 莫斯科谁认识他?他死了,连块墓地都没有。” 笑完,他把纸条塞进弹药箱,“等胜利那天,我要把它钉在纪念碑上,让后人看看这场战争荒唐到了什么地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