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孙瑶
31岁的小李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小伙子,因为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不久前来到我们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医生第一时间给予抗感染及经鼻高流量吸氧等治疗,但小李肺部病变持续加重,因严重呼吸衰竭转入ICU(重症监护室)。
进入ICU后,以刘景院主任医师、蒲琳主任医师为核心的团队对小李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循环支持、抗感染等一系列救治措施。但小李肺部病变极重、病情进展快,呼吸机的支持条件极高。同时,我们在插管前就发现小李出现了皮下气肿,这是个危险信号。
像小李这样的患者,本身就存在自发性气胸的风险,而卡氏肺孢子菌肺炎这类疾病恰恰也容易合并气胸,再加上呼吸机像吹气球一样帮助患者呼吸,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的呛咳、人机对抗都容易把脆弱的肺吹破。一旦出现气胸,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呼吸机不停地吹气,肺的破口像活瓣一样不停地往胸腔漏气,气胸难以愈合、呼吸机难以脱掉,而呼吸机辅助时间太长,不可避免会造成继发感染……死亡结局可以预料。
面对这样的难题,ICU团队第一时间组织了讨论,决定使用呼吸衰竭的终极支持手段:ECMO(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体外临时搭建了一个“人工肺”,承担全部气体交换任务。它让患者脆弱的心肺得以“休眠”和修复,为治疗原发病争取了时间。
8月25日,当ECMO运转起来,所有人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但这并不代表最终的胜利,随之而来的ECMO管理更加重要。在医护团队24小时的精细照护下,小李肺部的病变有了好转的迹象,没有出现气胸。我们尝试停止镇静药物,让他醒过来。这个小伙子醒过来后想说话、喝水,咬着气管插管很难受。在充分的评估后,我们决定,拔除他的气管插管,让他依靠ECMO的辅助完成自主呼吸。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依靠ECMO辅助,肺完全不工作,仅仅可以提供最高85%的氧合。对于清醒的患者,管路脱出的风险翻倍增加。而一旦实施成功,患者的舒适性会大大提高,肺部继发感染的风险也会下降。面对风险和获益,团队在ECMO运行的第3天为小李拔除了气管插管,在ECMO运行11天后,成功为小李撤除了ECMO。经过后续治疗,小李可以脱离氧气下床活动了。
9月9日,我接了夜班,像往常一样查房。小李叫住我,神神秘秘地掏出了一个袋子,说:“孙医生,你等等,我有个东西要送给你。”他从袋子里又掏出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的小礼盒,打开一个又一个,终于找到了印着我卡通头像的专属胸牌。
![]()
他说:“送给你,感谢你。”他为我们团队每个人都定制了专属胸牌。我告诉他:“我们本是不收礼的,但是这份心意我一定要收下,你的坚强和顽强的生命力也感染了我们!我要带着这枚胸牌继续救死扶伤。”
![]()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 孙瑶
编辑:张昊华 秦明睿
校对:马杨
审核:李诗尧 徐秉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