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拼团、拼饭,现在连酒店都开始拼楼了。在杭州、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你会看到魔幻的一幕:同一栋楼外墙上,全季、橘子、汉庭的招牌层层叠叠,夜晚灯光五颜六色,像极了垂直版的酒店美食街。
最夸张的是,杭州钱江世纪城某大楼,十几个品牌共享一个大堂。这层酒店不满意,直接换另一层其他酒店,不用拖着箱子满街跑,降低了选择成本。酒店拼楼就是把比价、选择到入住的流程压缩到最短链条,解决了年轻人最怕的选择分散且成本高的大问题。不是酒店开不下去,而是“拼楼”更有性价比。
有网友发现,杭州JW万豪和武林万怡都在万豪旗下,两家酒店位于同一栋楼的两侧,花着住万怡的钱就能享受万豪的泳池、按摩池、健身房。这种低配享高配的快感,谁能不上头啊?
但是,酒店行业通过拼楼抱团取暖,也意味着单打独斗很难活下去了。黄金地段早被瓜分殆尽,投资回报周期越拉越长,租金年年涨,还得应付价格战:中端酒店杀到经济型价位,经济型只能卷到赔本赚吆喝。
酒店拼楼本质是一种抱团避险。想想看,如果同一个业主投资多个品牌,就像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高中低档全覆盖,总有一款能接住你的钱包。你以为楼上楼下的酒店是对手,但背后可能是同一个老板,就像可口可乐旗下有雪碧也有可乐,看似左手打右手,其实都在抢你手里那瓶饮料的钱。拼楼酒店也是用品牌矩阵把客户一网打尽的策略之一。
不过,这看起来多赢的局面真的和看起来一样吗?当高端和经济型共用一个大堂,同样的服务,谁愿意多花更多的钱呢?再讲一个木桶效应:整栋楼的体验不取决于最好的那家,而是会被最差的那家拖垮。一栋楼十几家酒店,陌生人进进出出,真到了需要谈安全管理的时候,责任划分是笔糊涂账。
拼楼酒店之所以火,是因为它恰好踩中了这个时代的节奏:年轻人要的确定性价比,它有;商家要的灵活避险,它有;行业要的存量突围,它也有。但是,任何新模式在野蛮生长后能留下来的,只有真正解决问题的玩家,就像曾经的共享单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