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10月1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介绍“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成就,介绍了多项工作进展和主要成效。“十四五”时期,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旧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截至目前,全国750多万套已售难交付的住房实现交付。
![]()
![]()
从 “造房时代” 到 “住好时代”,中国房地产行业正经历历史性转折。住建部近期一系列政策部署与信号释放,清晰勾勒出行业告别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发展的转型路径。在 “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 的政策框架下,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更新、高品质住宅与存量运营三大黄金赛道已然成型,成为驱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这一转变不仅回应了民生需求升级,更标志着房地产从 “野蛮生长” 的旧周期迈向 “内涵发展” 的新征程。
一、行业转身:从规模狂飙到理性回归的必然逻辑
中国房地产的 “野蛮生长” 时代,以土地红利为核心、以规模扩张为目标,创造了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奇迹,但也积累了供需错配、风险集聚等深层次问题。随着 “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行业转型成为历史必然。
政策层面的系统性调整奠定了转型基础。自去年 9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 “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 等一揽子政策以来,“严控增量” 成为调节市场供求的关键抓手。数据显示,2025 年全国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同比下降 20%,二线城市降幅达 30%,房屋新开工面积 1-8 月同比下降约 20%,待售面积连续 6 个月下降,供需关系正加速向新均衡收敛。市场层面,新房销售量降幅从去年 9 月的 - 17.1% 收窄至今年 7 月的 - 4%,租售比回升至 2%-3% 的合理区间,房价收入比与国际同类城市基本拉平,行业正从 “高速扩张” 转向 “稳健运行”。
风险出清进程的加快则为转型扫清障碍。在保交楼政策发力与债务重组推进下,新增出险房企数量持续收敛,多家企业通过债转股、司法重整等方式实现风险化解,行业逐步摆脱高杠杆依赖。这种 “刮骨疗毒” 式的调整,推动房地产从金融属性主导回归居住本质,为三大黄金赛道的崛起创造了市场空间。
二、黄金渠道一:保障性住房建设,重构住房供应体系
作为完善 “市场 + 保障” 住房体系的核心举措,保障性住房建设被住建部明确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抓手。与传统保障房不同,当前政策重点拓展配售型保障房新路径,通过 “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需求” 的分工,精准对接工薪收入群体的刚性住房需求。
政策支持体系的全面落地为赛道注入动能。中国人民银行设立 3000 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重点倾斜,商品房库存较多的城市可通过国企收购存量房源转化为保障房,形成 “存量盘活 + 增量建设” 的双轮驱动模式。这种模式既化解了部分城市的库存压力,又降低了保障房建设的土地成本,实现了市场稳定与民生保障的双赢。
从实践效果看,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形成显著的带动效应。广东、浙江等省份通过 “以需定房、以房定地” 的要素联动机制,确保保障房布局与人口流动趋势匹配,避免了资源浪费。随着项目落地加速,不仅直接拉动建筑、建材等上下游产业,更通过 “保障归保障、市场归市场” 的定位,为商品住宅市场释放了改善性需求空间,成为行业稳定发展的 “压舱石”。
三、黄金赛道二:城市更新,激活存量空间价值
在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阶段的背景下,城市更新成为挖掘土地价值、改善人居环境的核心路径。住建部将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升级、完整社区建设作为城市更新的三大重点,推动城市空间从 “增量扩张” 向 “内涵提升” 转型,构成房地产行业的第二大黄金赛道。
城中村改造已从超大特大城市向全国地级市铺开,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中央通过专项补助与专项债倾斜,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已发放 1800 多亿元专项贷款,重点解决安全隐患消除、居住环境改善与产业升级问题。与以往不同,当前改造更注重 “留改拆” 结合,在保护城市肌理的同时,通过配套商业、医疗、教育设施,实现居住价值与区域活力的双重提升。以上海浦东张江城中村改造为例,通过引入科创产业配套,既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又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空间支撑。
老旧小区改造与完整社区建设则聚焦民生痛点。2000 年前建成的小区已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加装电梯、适老化设施、养老托育配套成为改造重点,直接拉动电梯制造、适老化设备等细分市场增长。浙江等地探索的 “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 模式,通过居民参与、市场化运作,实现了 “花小钱办大事” 的效果,为存量社区激活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数据显示,仅加装电梯一项就已形成百亿级市场,康力电梯等企业订单增速显著,印证了赛道的潜力。
四、黄金赛道三:高品质住宅与存量运营,重构价值创造逻辑
随着改善性需求超越首次购房成为市场主力,住建部推动的 “好房子” 标准升级与存量运营精细化,共同构成了行业的第三大黄金赛道,标志着房地产从 “造房子” 向 “造生活” 的本质跨越。
“好房子” 标准重塑了商品住宅的价值逻辑。住建部明确将层高≥3 米、全屋智能、绿色建材作为新标配,推动建筑工业化与数字化融合,倒逼房企从 “规模竞争” 转向 “品质竞争”。市场数据显示,符合绿色、智慧标准的住宅溢价率可达 15%-20%,海尔智家、北新建材等企业通过技术赋能,在智能家居、环保材料领域获得快速增长。这种品质升级不仅满足了居民对 “住得舒适” 的需求,更通过节能降耗、智慧管理,契合了 “双碳” 目标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
存量资产运营则打开了行业长期增长空间。在 “租售并举” 政策引导下,长租公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全国前三十品牌管理房源已达 167 万套,险资、房地产基金等资本加速入局。与此同时,物业管理从传统保洁安保向 “社区服务集成商” 转型,碧桂园服务、万物云等企业通过增值服务提升利润率,形成了 “空间运营 + 生活服务” 的新商业模式。仲量联行研究显示,精细化运营可使存量资产回报率提升 3-5 个百分点,成为房企 “轻资产转型” 的核心方向。
结语:新赛道上的行业新生态
住建部划定的三大黄金赛道,本质上是房地产行业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必然结果。保障性住房筑牢民生底线,城市更新激活存量价值,高品质住宅与运营创造美好生活,三者共同构成了 “稳民生、优结构、促转型” 的行业新生态。
对于企业而言,唯有主动拥抱转型,在保障房建设中积累政府合作经验,在城市更新中锻造存量改造能力,在品质住宅领域构建技术壁垒,才能在新周期中立足。正如仲量联行所指出的,房地产正通过 “城市焕新、产业跃升和空间重塑” 释放新动能,一个更加健康、更具韧性、更能服务民生的行业未来正在到来。告别野蛮生长,聚焦黄金赛道,中国房地产正迈向 “三十而立” 的成熟新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